对此,消防队自然是极力反对。
他们比谁都清楚火灾的可怖,一旦情况失控,只会让受害者陷入更危急的境地。
但,一个强势的警察十分坚决。
消防员也清楚别无他法,还帮助指导了受害者纵火。
所幸,一切按计划那样,循着烟雾,他们找到了案发地。
事情发展却比想象中更加棘手。
警察被变态男挟为人质,用刀抵住脖子。
房间内受害女孩已经昏迷,火势急速蔓延,屋内氧气已然燃尽。
最后得益于两方的紧密配合才能脱险。
警察暗中与消防员眼神交流。
因为消防员之前已经告诉他,打开女孩所处房间的瞬间,会因氧气大量供给造成回燃爆炸。
他们利用这一状况,诱导变态男打开门。
爆破发生后,警察反应迅速反身拷住罪犯, 消防员也在第一时间救出女孩,控制火势。
整个过程与其说有主角光环,其实更依赖于团队的专业度和默契度。
危机关头的默契并不是浑然天成的。
即使在没有警情时,他们也不是孤立的两个部分,而是不断磨合的一个团体。
一桩密室起火失踪案,就可见 他们平日里的紧密配合。
一间从里反锁的屋子发生过一场大火,屋主自此离奇失踪,屋内查不出火灾源头。
警方在化粪池中发现了人体软组织,确定屋主已经身亡 。
但谁能在密室中纵火依然是个谜。
案发现场一小片未燃尽的报纸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
警方有了大胆的猜想——是否有可能借由报纸通过窗户缝隙从楼下引火。
在消防队的帮助下他们做了实验,重现了火灾现场,证实了猜想。
恰好楼下窗框也发现了烧过的痕迹。
最后揭开真相,当年,一对情侣一起参加国考,女孩成功上岸,男孩没有考上。
自此,男孩精神扭曲,开始以各种理由PUA女孩, 还拿着一份堕胎证明表示要举报她,让她当不了公务员,因为当年堕胎是违法的。
女孩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
冲动之下杀死了男友, 将身体软组织冲入下水道,骨骼砌进浴缸里,之后一把火烧了所有罪证。
这一案件因长期没有突破口成为悬案,后来多亏警察厅和消防厅联手反复推敲、试验才得以侦破。
相应地,如果平日缺乏沟通和配合经验,紧急时刻会因决断错误,反而成为隐形的加害者。
比如,拯救自杀女孩时,农药瓶子没有标签, 没有人想到这是百草枯。
警察也只关注现场,将救人全权交给消防队。
去医院的路上,消防员见女孩呼吸困难,像平时一样给她戴上了吸氧面罩。
却不知,高浓度氧气的吸入,会加速肺部纤维化,让受害者更快死亡。
而且,这一案件一开始被认为只是一起普通的自杀案。
训练有素的消防员专注于救人,也没有重视警察保护现场的提议。
得益于警察的职业敏感,在人员进进出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采集了信息。
才推动了案件后来的进展,让女孩没有枉死。
女孩死后,警消合作调 查了胁迫短信来源,走访和她有联系的同学、 亲人,又在追悼会上排清嫌疑人、对比现场脚印。
结合多方线索,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才终于揭开了女孩被卷入赌博游戏,遭朋友胁迫的真相。
单从情节看,类似犯罪剧很多,但却很少有能兼顾到消防员和警察这两个职业的。
而这正是这部剧的出彩之处。
其实,现实中,很多紧急状况都是110和119同时出警的。
但消防员在大小荧幕上并没有像警察一样被给予更多的重视。
甚至由于很多搞笑区的短视频,让不少人误以为消防员除了灭火外都是做一些帮忙开锁、救助卡住头的小孩之类的民生小事。
去年,一则消防员敷面膜救火的新闻冲上热搜。
最后被澄清是白色的阻燃头套。
更可见大众对这一行业的认知之局限。
这部剧其实是借鉴了经典长寿美剧《紧急呼救》,又做了本土化、生活化的融合。
剧中,消防厅和警察厅相邻,消防员和警察平日里就关系密切,这边煮泡面,那边都能闻到味。
还穿插了不少硬核的科普内容。
每集名称都是韩国的一种警情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