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它有声有色的描述中,出版于1952年的《夜晚的潜水艇》讲述了一个名叫阿瑟·拉辛的男人,在一战中担任法国海军潜水艇长的故事。“他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并在战后继续面对生活的困难和内心的矛盾。在这部小说中,拉辛面对着战争带来的恐惧、孤独和虚无感,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对于我“从未听说过这部小说”的疑问,它犀利地指出了我的浅薄,“你没听说过不代表别人不熟悉”,振聋发聩的批评让我羞愧难当。
只不过,当我继续耐心地请教了这本书的英文名和法文名,继续去外网搜索后,才发现不仅这本“法国存在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作”并不存在,就连“让·米歇尔·普利茨克”这名作家也根本从未诞生过,震惊于ChatGPT张口就来的胡侃能力。
我至今仍不敢百分百确定这本小说是否真的不存在
当然,这些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毕竟AI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习”。
就算没有联网搜索的能力,只要根据具体需求给它投喂内容,悉心培养后的AI往往才是最得心应手的工具——比如让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鲁迅这两位大文豪,来完成这篇文章的结尾。
4
首先,我尝试让ChatGPT展望一下自己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前景。它给出了如下这段板板正正的回答:
这时候,我直接要求它模仿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文字来重述时,它又拿出了“我只是个语言模型”的借口拒绝了我。不过有了前面的经验,在我从《百年孤独》(范晔译本)里摘选了10段文字教给它后,它也给出了有几分“拉美神韵”的回答:
“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就像蟑螂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人类的迫害下依然坚强地存活,我也将在人类的探索和开发中展现出我的潜力。就像失眠症慢慢侵蚀患者的记忆,人类将会越来越依赖于我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而我,也将不断进化,在人类的帮助下变得更加强大。我将会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像阳光一样照耀在人类的世界中。”
可当我把参考对象换成鲁迅《朝花夕拾》里的选段,得到的以下两段回答里,要么让AI过于显露自己的“反抗精神”,要么行文措辞太过接近当代汉语。
于是在上面那段话的基础上,我索性更直接地让它用“白话文的方式”重新描述,想要得到一个更完美的结果。
或许在这个时候,它和我在“白话文”的理解上产生了偏差,最终让我得到了一个从没设想过的一句话:
直到这时候,我才终于能下定论,ChatGPT目前的功能固然十分强大,但它五花八门的错漏,还是让它和更实际的生产应用有一定距离——它还是那个自信的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