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乐町的线上业务已占据年度销售额的20%,保持每年以50%的增速发展,这个团队也曾经历小步试错、大步布局的线上发展之路。
乐町的线上团队组建于2010年。2012年开始实行以品牌为重心的垂直化管理,核心团队共有80多人,包含产品、运营、平面设计、会员研究,与线下团队共享视觉、物流以及基础支撑部门。
太平鸟电商负责人翁江宏用“一直在跳脱舒适区”形容公司电商的发展路径。依托这样的背景,乐町电商总监周琛则将乐町的线上发展量化为三个阶段:1.以流量为中心;2.以商品为中心;3.以消费者为中心。
上线之初,乐町电商以销售库存产品为主,并在这个阶段熟悉线上发展的节奏,培养团队,积累粉丝。通过这样的销量拉动,为品牌有效处理了过季货品,改善公司现金流,优化货品结构。同时,线下门店能够专注于新品销售,提升客户体验和品牌形象。
建立一定的流量运营能力后,乐町开始尝试线上特供款的开发,产品部门与线下区隔,独立设计生产。组货能力考验着团队,从产品结构、产品搭配、宝贝商品详情页、定价等方面不断提升。
2015年开始,线上特供款达到研发峰值。2016年开始将线下上新款逐步上线。在销售过季货品的同时,电商事业部积极尝试销售当季新品,新品售价与实体门店保持一致,这为电商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也为全渠道的发展奠定基础。
近年来,以天猫为例的线上渠道开始90后市场,提倡个性化、内容化的品牌发展方向。电商是对线下销售模式进行了有效补充,但周琛强调,线上的发展已经从追求货品向服务消费者为中心发展。
品牌主流消费者的标签来源于乐町以往的销售数据和第三方研究报告。2015年,乐町有80%的购买人群为90后,这个人群对于萌、宅等标签兴趣浓厚,她们具象表现为喜欢烘焙、宠物,追求个性化不喜欢撞衫。
乐町就将这些被抓取的人群特征运用到产品开发中。首先,在产品研发的初期就与日本和法国的研究机构合作,产品的颜色、面料的选用等均根据市场流行信息进行提前准备。
其次,配合线上销售的特点进行滚动生产。将原本的一次性下单的方式改为分批次生产,以消费情况制定生产节奏,做到快速补单,最快达到15天的生产周期。例如2017年的与黄景瑜联名的早春系列,将设计和生产控制在一个月内,做到即看即买。
当产品能力得到验证,同质化产品竞争变得激烈时,谁更懂得消费者,并在产品上及时反应、提升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才能更好的拥抱未来市场。
勇于尝鲜
乐町的成立,是太平鸟服饰矩阵向年轻人群抛出的一枚橄榄枝。就如找来黄景瑜出联名系列,乐町的背后,站着一群90后女生。她们的年龄分布在92年到98年,是新兴的消费人群,个性鲜明,审美独立。为了抓住这个人群,乐町要保持驱赶潮流和制作潮流的能力。
产品是直接传递给消费者体现品牌形象的信号。
从产品的角度看,乐町线下设计师冻洋回忆,在2011年刚进入乐町时,产品形象以日系少女的品牌形象为主,慢慢向新锐、时髦、国际化靠拢。这个改变自2015年确定,通过数据预测和人群改变,结合对未来潮流趋势的动态分析,及品牌定位的修正,吸引更多多元化的年轻消费人群,进行品牌升级。
一系列改造围绕品牌升级进行:
1.产品上,设计在原本的日系风格上延伸了3个系列,分别是甜美轻巧的TIBI系列、浪漫摩登的love系列和潮流街头的COOL系列。
不同系列的基础款比例不同,甜美轻巧的TIBI系列的基础款比例更多,love和COOL系列相对较低。基础款和形象款的平均比例为二比一。
2.视觉上,比较单一的日系形象,慢慢转变成多元化的,表达主流流行的品牌形象,以逐渐摆脱所谓伪日系形象。例如在模特选择上,从以单纯昕薇模特拍片,转变向外模与国际超模的合作。
2016年初,乐町更改了原本的LOGO形象,新视觉识别成功地让LOGO对应每季的流行色,更符合品牌多变、鲜明的少女形象。
为了让品牌形象的新鲜血液循环流动,乐町设计师冻洋以产品设计上举例。首先,保持对消费者的需求了解,将线上调研和线下调研常规化,把控整体市场,做到及时反馈。其次,每一季开发结束,设计师和买手都会走访到全国不同的销售区域,参与到具体的调研中。同时,继续与专业的咨询机构深度合作,具化不同年龄状态消费群体的变化,并在每两年对品牌定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