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们从草鱼的生理习性、进食习性上来分析,个头较大的草鱼,普遍喜欢离底觅食。而个头较小的草鱼,则更喜欢水底觅食。
但是这个说法并不绝对,因为我们钓草鱼时,必须要打窝的,因此打什么样的窝子,决定了进窝草鱼的所在水层。
如果我们用大窝守底,草鱼群进窝觅食肯定是在水底的。如果我们用草捆离底打窝,那进窝的草鱼群必然是在半水的。
当然了,只要气温不是特别的低,钓离底,也就是钩饵离底十几厘米,在实战中鱼口会更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误区三、钓饵和窝料一样
很多钓友认为鱼属于低等动物,所谓的窝钓分离,味型、状态等说法,纯属钓鱼人的意淫罢了。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鱼的大脑容积确实不高,但是鱼的嗅觉灵敏,触觉也很灵敏,在某种程度上,人到了水下,即便有了科学设备的辅助,也不见得比鱼厉害。
如果窝料和钓饵是一样的,那么窝料数量越大,草鱼给口的概率就越低,因为窝料的数量就是基数。
反之,窝料的数量越少,草鱼进窝的概率就越少,所以但凡有点的脑子的,也不应该认为窝料和钓饵一模一样,就因为钓饵上多了一个鱼钩,鱼就会因为好奇心多咬一口。
仔细看看上述三个误区,再对比一下自己的实战,就会发现,看似都不怎么起眼,无非就用饵、钩饵落点、钓饵和窝料区分开这些小问题。
但是,在实战中,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陷入到这三个误区中,草鱼群进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草鱼会不会给口,那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