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的夜间经济给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位于闵行区南方商圈腹地的一座集装箱式的“移动警务室”如今已成为梅陇地区“网红”打卡地标。作为派出所在空间上的延伸,这个移动警务站集人机巡逻、服务咨询、防范宣传三大功能于一体,同时安装在东部闵行“制高点”中庚大厦楼顶的“高空鹰眼系统”监控图形实时接入警务站。

移动警务室
“晚上在这里夜跑、遛狗、休闲娱乐的安全感从何而来?是我们的‘眼睛’守护着你。”第一责任区警长沈亮给“合理隐性用警”提供了智慧方案,“平时,鹰眼、无人机与警务室组成的空间立体防控系统足以满足震慑街面犯罪、寻找走失人员的需求,还能对早晚高峰时沪闵高架进行流量监测、对夜间交通违法进行非现场执法。如遇突发事件处置时,它又摇身一变成了临时作战指挥所。”
如果警务室保“点”,是派出所在空间上的延伸,那么工作站就是保“面”,有效解决派出所在时间上的延伸问题。
梅陇派出所在学习借鉴“夜网工程”和“安全屋”基础上,通过向社会共建、公安统一培训的合作方式,着力推进100个“派出所街面工作站”建设,利用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场所原有的24小时值守力量,与派出所指挥室、移动警务室共同构成三级指挥勤务运作体系,打造梅陇地区“步行8分钟安全服务圈”,为晚归的“夜间经济”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全天候的紧急避险、快速报警、简单救护等安全服务。

街面工作站

街面工作站
辖区居民孙女士是一位“街面工作站”的受益者。一天,她和朋友吃完宵夜后独自回家,突然感到有个酒气熏天的男子紧紧跟在身后,看到不远处小区门口“派出所街面工作站”的指示牌上警灯闪烁,她赶紧跑进寻求门卫帮助。
保安师傅听了孙女士的描述,就立即上前核实情况。虽然只是有惊无险,但孙女士还是忍不住给公安部门点赞:“有警灯闪烁的地方就是可以寻求帮助的地方。这份来自家门口的安心,让我又多了一个‘爱上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