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左右,当全国的美发行业还处在单打独斗阶段之时,上海的文峰就开创了连锁经营。为了扩张规模,文峰的创始人陈浩发明了预付卡制度。这种制度让顾客获得了优惠,也给了美发品牌快速成长的阶梯,从此以后,美发开始背离服务本质,进入了卖卡时代。
文峰带来的另一个创新是综合店,由于美发的客单价较低,而美发与美容人群的重合度较高,于是文峰将美容服务嫁接到了美发店,形成了美发拓客,美容盈利的运营模式。
艺境美发学院创始人刘星曾在杭州开过美发店,他告诉美业新纬度,综合店的经营思维和开店逻辑都指向钱,欺客宰客基本都发生在综合店。
十多年前,综合店作为新鲜事物很受欢迎。文峰的副总王勇也创立了综合店品牌“永琪”,无论是选址还是经营策略,永琪都与文峰高度趋动,成为上海美发圈形影不离的伙伴。
杭州:永琪野蛮生长的试验场
在上海站稳脚跟后,王勇决定去外面闯一片天地。
2005年,杭州武林路铭店楼上,永琪悄悄开出了第一家连锁店。与上海的直营店不同,杭州是其尝试加盟路线的市场,为了加快扩张速度,永琪推出了特许加盟模式,总部投入启动资金,员工开始经营门店,员工不再是纯粹的打工人,而是能参与经营和分红的投资人。
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后,永琪的管理也开始失控。
2009年有人做过统计,光在杭州19楼论坛上,投诉和揭露永琪黑幕的帖子就有40多篇。杭州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2013年3月,投诉中心接到的关于永琪美容美发的投诉就超过了270起,几乎每天都有纠纷。
即便如此,永琪并没有停止扩张的脚步,它把杭州作为仅次于上海的市场进行开拓,目前杭州的门店数量超过70家,约占总门店数的1/7。
随着永琪模式在杭州的扩散,综合店作恶的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除了开大单宰客外,还诱导顾客做医美项目,如果顾客缺钱,就教顾客用借呗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借钱来消费。
综合店的野蛮生长,让整个行业的口碑下跌,但过去几年,随着专业店和工作室等业态的兴起,综合店已经失去了以往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形下,综合店宰客的手段为何还能得逞?
监管力度不足
在上海,对理发店的投诉一点不比杭州少。
根据上海市消保委统计,2012年上海预付费卡投诉共5800起,2013年为6300起,2014年已超过7000余起。
2011年,上海市在打击非法医美的行动中,关停了数家永琪门店,对其越界服务给予了警示。2015年~2018年,上海市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规定》中对于经营者不及时向平台传输信息、不设立资金风险警示等违规行为,设置了相应的处罚条款,同时,对经营者关门跑路、一年内两次违反本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将会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在浙江,2016年受理服务类消费投诉17.3万起,集中于美容美发和健身领域的预付式消费同样是投诉热点和难点。
2017年5月1日,新修订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的内容包括:
1. 经营者自营业执照核准登记之日起满6个月后,方可发放单用途商业预付凭证。
2. 企业法人提供的单张记名预付凭证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预付凭证金额不得超过1000元。
“以前也曾经发布过一些文件规范预付费式消费,但新情况还是屡禁不止。”省消保委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韩志斌认为,如果不建立保证金制度,很难解决预付卡消费投诉率高的问题。
进入2021年,预付式消费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美发美容、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行业乱象,杭州多部门在近日表示,将开展“放心消费在杭州、优化环境迎亚运”活动,通过部门联动共治,着力破解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