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给浙工大配置李小年校长这样的管理班子,也是重点支持学校化工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只有本行业内的管理班子才能具体感受到该学科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资源投入到哪里也很重要,资源较多和资源合理配置是两个概念,有了一位来自化工领域的校长,浙工大在配置优势学科发展资源的时候也能更“恰到好处”,符合学校长期发展利益。

宁波大学
就目前来说,相比于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在综合实力上可能更占优势,并且在优势学科发展上,浙江工业大学可能也做得更好!李小年入职工大多年,且校长的研究领域与学校发展的重点领域一致,宁波大学在这方面的配置比较混乱,该校到现在还没有校长,前任校长已经履行浙江农林大学,沈满洪校长主要研究的是涉海经济学,与该校的水产、力学等学科几乎没有关系,不过,宁波大学在学校层面的发展思路上一直很清晰,宁波大学懂得从重点领域突破,而不是一味的“贪大图全”,浙江工业大学比宁波大学还要综合,但是,宁波大学在学科发展上更有优势,宁波大学的水产位居全国第四,而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工虽然获评A-,却没进前五名。
总之,在李小年的带领下,未来的浙江工业大学依旧会以“综合性”大学自居,这与该校的“大学章程”一致,在“综合性”发展前提下,浙江工业大学肯定会在自己的老本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下进行深入研究,服务地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