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对此解释是资产升值,公司发展前景良好,尤其是电明科技的盈利能力较强。

然而电明科技在股转系统上市,披露了2017和2018年的财务数据,可以发现同洲电子“巧合”地在2016年业绩高位把股权套现。
到底是富盈昌盛的投资眼光不好,还是同洲电子精明,抑或是人家有其他的安排,就交给各位老铁自行判断吧。
在两次高价卖资产后,同洲电子获得投资收益4269.4万元。
而且,同洲电子仍持有电明科技9%股权、同洲视讯5%股权,这部分股权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后,还增加了1345.56万元收益。
另外,2017年同洲电子还获得营业外收入2764.87万元,主要由政府补助和违约收入,这违约收入到底是什么,公司年报没有披露。
综上所述,卖了这部分股权后,同洲电子的净利润扭转为893万元,保壳成功!
但同期扣非净利润比较难看,亏损8323.63万元;2014年至2019年三季报,同洲电子的扣非净利润已经累计亏损14.73亿元。
2019年三季报显示,公司的净利润亏损2891.46万元,再次面临保壳的难题,这次同洲电子会使出什么招数?
说完袁明的股权转让进展和公司的保壳大业,我们再来讲讲其他问题。
三、信披如同儿戏,想咋说就咋说
自2013年以来,同洲电子的业绩预告及快报的准确率极低,每年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调,极少出现上调。
请看下图:

(注:限于篇幅,业绩快报修正只看归母净利润变动)
其中修正次数最多的是2016年,同洲电子把半年预告、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和年度业绩预告都改了一遍,这导致普通投资者难以相信每一次业绩预告的真伪。
按照这个修改次数,是不是能定性为“欺诈”?
此外,公司曾在2015年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6.2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辽宁省DVB OTT电视互联网业务投资项目,公司在预案中吹嘘该项目的美好前景。
而且在项目效益测算时中,公司估计“在8年项目合作期内,年均营业收入2.02亿元,年均营业利润6069万元,内部收益率可高达23.07%。”
结果如何?
截止2019年6月6日,预计投入募集资金的6.08亿元仅投入1.24亿元,实际投资进度卡在15.64%,截止6月30日仅产生4827万元收入。
在问询函中,公司把这次项目失败的责任推卸给行业格局和资金方,自己不应背锅。

募投项目说不干就不干,反正钱已经到手了,怎么花就是管理层自己的事情了。
2017年7月和2018年7月,同洲电子以“先借再还”的方式,分别把募集的1.8亿和2.6亿元挪走,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在2019年7月,干脆终止了2015年定下的募投项目,把剩余的2.38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在10月19日注销专项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