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弘道致远第十二篇公共号文章。不一定每天都会写,但写出来尽量保证是精品。
我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成长背景,我的生命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外国居住生活学习,这也培养了我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之后的文章中,我会结合中外的生活方式来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起因
最近,黑龙江职业学院学姐“粗鲁”查寝的新闻刷遍了全网。视频中学生会女干部目中无人,严肃训斥新来学妹的阵仗。不知道的人以为是社会上的小太妹在看场子呢!
其实笔者也无意就事儿论事儿。毕竟这类事在此类高校也常见,笔者想说为什么社会上太妹们都能通过高考进大学深造?我们的高考选材哪儿出了问题?怎么在高校能有太妹生存空间和滋润的土壤?
高考决定命运
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当时大学高校已经停止招生十来年了,社会上符合报考条件的中青年比较多(当时有两代人同考景象)。
很多高校几乎教师都去下放学工学农去,校舍也处于半荒芜半被侵占状态,一声号令立刻恢复办学启动起来十分困难,七拼八凑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考生多,录取的名额极少,能考上大学的人绝对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
当年还有77级,78级,79级,80级,81级五个年级同期在校就读也是空前绝后了。当年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精英人才,现在也是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服务在各个岗位,报效国家回馈社会。
当今社会,众所周知大学从97年一声令下的大扩招开始,各行各业齐参与,很多中专职业学校都升级成本科院校了,很多学校扩招已几近疯狂(按照生源数拨付教育经费)。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录取新生750万,还有很多很多是招生困难的院校考前提前批次录取了没有算进来,这样几乎实现了参考就有大学上的景象。
还有很多大专院校没有录取满,过了开学季还在社会上寻找愿意上学的考生。
200分以下,100多分上大学不是新鲜事儿,高等教育搞成这个样子,成了拉郎配了。很多考试成绩差一点,有头脑的孩子不再进大学读书了,他们知道他们能够入读学校里面是啥样子。
这些孩子不愿浪费时间和父母血汗钱,这种读大学投入产出比真不如直接参加工作,在社会中锻炼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