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走远后我们回到屋内,果不其然亲戚觉得捡了个大便宜,原先他认为能卖个3,4十块最多了,根本没想到收破烂的会直接开价90元,至于报废东西他为什么还开出这个价格我们经过讨论研究觉得最大可能肯定是收破烂的误以为那是台原装的“进口”货,他不知道其实里面的零件早已换过只是外壳上的SONY标志误导了他,收破烂的可能也觉得自己捡了便宜,当然!他能直接出90元那说明如果真是原装“进口”的那再经他手二道贩卖的价格是傻瓜也能猜出来了,不过当时那个年代并不像现在有专业的检测工具,他只是单凭一个“进口”品牌的标志,也许他反倒担心我们会反悔而急于交易所以并没有撬开螺丝检测,又或许他只会认品牌即使打开也未必有这个能力看出其中的端倪,总之可以开玩笑的用“老马失前蹄”来形容他这次回收的经历,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从这次事件上就可以看出“进口”品牌的价值。
可能大部分跟我同龄又或者比我年长的人们直至今日都难以改变这种观念,只要跟科技发展有关的物品“进口的就是要比国产好,进口的就是要比国产更耐用,同样的物品国产就是应该比进口的要便宜”这些人的观念已经定型,这是由太多亲身经历造成的想要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时间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证明,以下我便再列举几个大家现实中都碰到过的事件来做一些比喻。
例1:医学领域关于“国产”与“进口”心脏支架的选择。
众所周知在医学领域西方国家的研发对人类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比如各类仪器,微创手术,以及我要说的“心脏支架”。当然!中医对人类的贡献也是不容置疑的,有些疗法也早已传播到西方国家比如“针灸疗法”。
当初“心脏支架”手术刚传入国内时只有“进口”的,价格是相当的昂贵,不过聪明的国人很快就根据原理制造出属于自己的“国产”支架,相比 “进口”而言使用“国产”支架的费用远比“进口”支架来的便宜!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映像,当初心脏病患者如果需要做装支架手术,在手术前医生都会问道患者家属“选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而家属听完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询问医生两种产品分别是多少价格以及功效上的对比性,而医生首先会报出两种支架的价格然后进行一些对比让家属选择。先抛开价格不谈通常医生都会说道“进口的支架质量更好,更安全,使用寿命要比国产的长上好几年”就凭这句话但凡有良心要救家人命的家属亲戚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99.99%人都会选则“进口”但此时回过头再参考一下两种支架的价格,那么选择“进口”支架家属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让他们迫于无奈选用“国产”支架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价格!“国产”支架虽然也要几万元但相比“进口”的至少要便宜一倍,这可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跟生命有直接关联的!在这里我大致划分为三类人群:(基础条件-孝顺)【1】: 家庭条件非常好,再昂贵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完全能够负担的起。
这类人不出意外的话不管患者的年龄多大绝对会选择“进口”支架原因很简单还是那句话“进口”的质量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出风险概率较小。
【2】: 家庭条件不怎么富裕但也不算很差没有欠房贷,小康家庭。
这类人通常情况下会视综合因素考虑的更久更细致,患者年龄,有没有其它疾病,患者的子女有几个是不是肯大家分摊等。如果大家商量后能够谈妥统一,难么选“进口”支的概率还是会大于“国产”支架,当然这只是一个占比的问题,也有部分人会选“国产”的。
【3】: 普通家庭,也是国内群体最多最普遍的家庭,当然这其中还是可以细分为几种但我都归纳在一起放在第三档次,有负担严重的,有借钱看病的,看不起病的等等。
特困户放弃治疗的群体暂且不谈,一般这些家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价格其次才会考虑患者等综合因素,虽然我没做过统计也没有数据支撑但从平时生活中所见,这类群体大部分会选择“国产”支架,原因就是便宜!
PS: 综合以上这些人群的认知,不容置疑“进口”支架肯定是首选也一定程度反应了在大众的观念里“进口”支架的质量是肯定大大高于“国产的”,而选“国产”支架属于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