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各大物流新闻中都遍布着德邦要上市的消息,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篇篇分析德邦对手的文章,看完后不禁觉得都是走马观花并没有击中要点。
刚听到德邦上市的消息,我开始是自豪的,随后却是心凉的。不错,德邦要上市了,而且一度被估为千亿级企业,这是个不少的数字,比几个先前上市的快递公司都要高,仅次于顺丰。我也看过关于德邦上市后战略方针,基本都是加强基础建设,投资网点,购买设备,却没看到有一项是关于员工方面的,着实让人有点小失望。
世界这么大,都想出去看看。这些天经常都能听到德邦高层被挖走的消息,难道这仅仅只是说明德邦的人都很值钱很有才能吗?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更深层次的确是员工对企业的忠实程度,也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在我看来德邦并没有一个很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关心与成长也不是很多,虽然他能实现他的使命:人尽其才,物畅其流。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面前你会选择哪个?很现实在这里都是选择后者。我会经常处理一些异常事项,本来这个事情会很好处理,只要几个相关部门合作处理起来事情并不会很难,可是各个部门却会各有私心,为了自己部门不被投诉划责而不配合,或者为了规避风险而直接将风险转移到其他部门。工作起来实在感觉脑子不够用,又得懂法又得对公司文件制度熟记于心,生怕一个投诉划过来影响整个部门的考核。
末端业务互相伤害。自从德邦做快递业务以来零担收入就减少不小。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德邦快递的快速发展是以损耗零担收入为前提的。就拿我们一线来说吧,经常会有客户来部门发货,而在发货的过程中多被快递员劫走,快递与零担的界限在30公斤,零担大票货物本身就不多,所以一部分自然就被纳入快递范围。有些快递员甚至直接呆营业部等客户来发货然后各种营销,这样大大影响了收入,要知道这蛋糕只有这么大,分的人越多,人分的就越少,为什么不去学着把这蛋糕如何做大呢?
好玉还得细琢。不得不说德邦的培训机制与晋升通道挺好的,在一线做个一年左右有能力的话就能当个经理。然而对于这些毛头小子真能做好管理吗?显然是不够的,这玉还得好好磨,只是这磨的过程中是辛酸的,对于营业部的正常运营也是一种考验。
职能部门永远操着一颗操蛋的心。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员工,自认为我们是最贴近客户最了解客户需求的人了。可偏偏职能部门还得下各种任务,比如营销电话,每天都定好量的,毋庸置疑这是一种基础营销,也有效果,可对于小部门来说哪有那么多电话来打,有些客户的电话一个月打个两三次,打得客户不耐烦直接骂人,好好的客户都给整没了。不过仔细一想也是,他们也必须得找些事做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头职能弄得花样越多,下面应对方案也挺齐全。表面看似齐心协力,数据一片大好,实则各怀千秋,弄虚作假样样齐全。其实我想说的是,如若上面政策好,我们又为何不坚持?创造了收入对自己对公司都有好处;如若政策没用,职能又为何不去了解一线体会一线的难处,何必有这么苦苦相逼呢?
作为一名一线的实习生,有苦也有乐,挺喜欢德邦一线的一种氛围,虽然德邦现在确实存在这某些不足,但他既然能站在中国物流的前端必然还是有他的优势。同样由衷也希望公司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扬长避短,为中国物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