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业务转型,宜人金科的业绩也经历了过山车一样的起伏。2020年,宜人金科营收为39.62亿元,同比减少54%;净亏损录得6.92亿。相比之下,2019年宜人金科还实现了11.56亿元的净利润,2017年利润更是高达13.72亿。
难回巅峰
线上化金融服务市场竞争加剧,宜人金科旗下理财、保险、信贷业务突围较难。从去年以来的业绩数据看,宜人金科信贷体量相比前几年下滑严重,与头部的互金机构差距较大。
宜人金科在2021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为11.25亿元,净利润为2.001亿元,而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2.232亿元人民币。其中,财富管理业务收入2.868亿元,信贷业务的收入8.382亿元,较2020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币4.323亿元增长93.9%。
助贷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为优质资产,只有足够多的撮合贷款,才能形成规模化利润。宜人金科转型助贷,在用户规模和优质的场景资产方面优势并不突出。2021年第二季度,宜人金科在贷款便利化模式下促成的贷款总额仅为53亿元,远低于网贷时期的交易额。
当前兜底助贷仍为主流,头部助贷平台开展的轻资本模式在未来可能成为助贷主要模式。随着监管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细化,要求金融机构必须独立负责风控,摒弃变相增信兜底模式,商业银行等资金方自主风控能力强化,逐渐与助贷方开展分润型合作。
就实际业务而言,必须具备一定实力的助贷机构才能开展分润模式,例如360数科、乐信逐步提高这一模式的业务占比,甚至已经达到30%以上。但对于大多数助贷机构,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撑轻资本路子。
轻资本模式虽然能抬升资产估摸天花板,降低杠杆限制,减少风险兜底,但资金方对助贷方的不良率、客户规模、客户质量以及风控技术要求较高。从上述标准来看,资质一般的助贷机构,想落地轻资本模式显然比较困难,这对宜人金科来讲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验。
此外,有相关报道指出,宜信财富在售的类固收产品存在底层资产不清晰,经过股权穿透和董监高人员对比后发现,挂牌方与摘牌方存在关联关系,涉嫌资金池流入关联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