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没看到看到这样的系列文章:
贝壳股价暴跌近15%,创下收盘历史新低。近日,杭州二手房交易监管服务平台上线“个人自主挂牌房源”功能,打破了传统依赖中介机构的房屋销售模式。
我已经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提出一个观点:
政府规范房屋交易行业的手段不该是去中介化,而是谁是那个“一统江湖”的“房屋交易管理系统”,是贝壳,还是政府自己?
这个“交易管理系统”对外既是买房人查看可租、售房源信息的网站,对内也是职业中介(以下简称:经纪人)“放盘”的唯一平台。平台需要制订一系列的交易管理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经纪人的业务动作,比如房源查询、跟进、委托、实勘、带看、成交…。根据经纪人对成交房源、客源的贡献度,制定佣金分配标准。
了解“贝壳”的人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其实上述这些,贝壳上市之初已经在做了。但为何已经上市一年的贝壳,非但没能扛起全行业的大旗,反而频繁被客户诟病?
买房人觉得贝壳很不人性化,各地平均2.4-3%的中介费(还不包括额外收取的中介代办按揭等服务费)不仅并不比其他中介便宜,而且丝毫不打折,缺少灵活性。合作开发商觉得贝壳店大欺客,凭借强大的经纪人体系,俨然成了制定游戏规则和收费标准的一方,这让做惯了甲方的开发商情何以堪?
贝壳脱胎于链家,先天带着中介公司的基因。难怪仙逝的左晖留下的名言:“做难而正确的事”仍被奉为贝壳信条。的确,中介行业不仅长期被买、卖房人诟病,而且也是所有行业中人员最不稳定,最“内卷”的行业。
仍然以做中介公司的思维收编大中介,就是贝壳迈出的“难而正确”的第一步。上市后的贝壳没有一天不在想如何将所有大、中、小中介纳入平台之下,除了链家自身,先后收编的较大品牌包括:德佑、21世纪不动产、中环、住商…,据说曾经也向老牌中介“中原地产”抛出橄榄枝,双方坐到一起谈了半天,中原算来算去,居高的管理成本,怎么也挤不出15%的平台费,只有作罢。如今,贝壳为了加速扩张,针对收编大、中型中介的平台费也降至5%。
但,这真的有那么难吗?
就按如今贝壳打了85折的股价17元美金,市值仍有192亿美金(折合人民币1250亿左右)。这仍是一个可以撬动行业改变游戏规则的体量。
假如贝壳主动将中介收费标准降至1%,经纪人差额的收益由平台补贴,是不是能吸引买、卖房人和管理成本低的小中介主动选择向平台靠拢?这算不算是对其他大型中介的降维打击?
实际上,房地产交易管理真正的平台化,就是去管理化,越扁平的管理架构,成本才能最低,也才能让买卖双方支付最少费用的同时,平台自身以及依附于平台的经纪人也能良性运营和生存。
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的改变从来都不是友好协商,逐渐渗透的,而是颠覆性的。想想阿里对传统线下店的颠覆是不是直接推出人人免收开店费的绝杀招?他如果也像贝壳拉着万达线上开店,还会有今天的中国电商崛起吗?
试想如果大的中介在这种降纬打击下纷纷倒掉,是不是行业公司自然被归一到这个“房地产交易管理平台”上。这个绝对不能与垄断同日而语,因为祛除行业房源开发的重复投入,才能真正避免行业的人力资源浪费,降低成本,而要做到这点,行业统一使用一个房源管理系统是所以问题的核心。
所以,不是所有正确的道路都很难,关键还是要找对那条看似不清晰,但却是笔直的康庄大道,需要的只是披荆斩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