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一辈都会有个“白账”,老一辈白事亲戚朋友都会来随礼,因人多所有都会记录在“奠仪帐”本本上,这些少有的文献实物佐证了文献记载的详细内容。此是中国的丧葬风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习俗里的“白账”,记录了人死后所有“欠下的债”和在世人情](/d/file/2021-12-24/0d0dc0129388d694bdfd23bebd35e63b.jpg)
奠仪袋的制作很讲究,要用一种黑白色或灰白色的纸特制成纸袋,这种特制纸袋,不是一般的纸袋,大小像个信封,但不能邮寄,所以不能叫信封,只能把这种“特制纸袋”叫奠仪袋。上写“奠仪”二字,不能随便放在普通的信封里,更不能直接把钱交给人家,把祭奠的礼单及财物装在里面。
![农村习俗里的“白账”,记录了人死后所有“欠下的债”和在世人情](/d/file/2021-12-24/b5b1eb1735aa487d76b46b833d00a8ee.jpg)
1994年时那时候家里都很穷,最后也是用纸当做线串起每张。一本帐薄记录了人的一生,走后的所有“财产”都记录在里面同时也“记录”在在世时的人情,因为人际关系好的同村的多数人都会上账帮忙。人情不好的丧礼上连帮忙的人都少有,账本上也只有亲戚上的账。
![农村习俗里的“白账”,记录了人死后所有“欠下的债”和在世人情](/d/file/2021-12-24/3549f25ce33693ed4d5ee48d626583f8.jpg)
吊唁礼仪的“奠仪”和“奠仪袋”作为丧葬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各地风俗不同,但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不但国人尊崇,而且影响到周边一些国家。这本“白账”记录了人死后“欠下的债”,将来别家有事子女也要随礼。
![农村习俗里的“白账”,记录了人死后所有“欠下的债”和在世人情](/d/file/2021-12-24/ed4c2406a5037be7a03b9b0bc78b4145.jpg)
当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走到尽头,接到亲朋好友、老亲旧眷的讣闻以后,吊唁逝者慰问其亲属是主要礼仪之一。一般吊唁者都要携带祭品和慰问品到其家里进行祭吊。吊唁礼单装在写有奠仪的奠仪袋内,并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主家接到后,按其姓名及奠资注入礼簿。
![农村习俗里的“白账”,记录了人死后所有“欠下的债”和在世人情](/d/file/2021-12-24/77cbf8da91a55967a93339ac52fb0e7d.jpg)
1994年一大户人家总共接礼1519元,有的随礼甚至只有2元、3元,也是根据亲戚远近给的。如今少的都是2、3百了多则上万。
![农村习俗里的“白账”,记录了人死后所有“欠下的债”和在世人情](/d/file/2021-12-24/93d8b79dce1ec71b78a7d6cb142b25c1.jpg)
如今人们吊唁的方式越来越简单,网上吊祭已成时尚。但丧葬礼仪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还是值得记忆,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习俗里的“白账”,记录了人死后所有“欠下的债”和在世人情](/d/file/2021-12-24/840cded0935bc7f68062e31c37db549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