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
舆论是在公共言论空间表达的所有的群体性的意见。
舆论是所有的群体性的意见。
舆论是群体性的意见。
舆论是意见。
每缩句一次都减掉了一个舆论的本质属性。而最后剩下的是舆论最重要的本质属性——舆论是意见。
这时候满脑子都是智慧的你可能已经看出新闻与舆论的本质区别了,不过先别着急,咱们先把舆论的定义讨论完。照例咱们再把缩短后的句子还原:
舆论是意见。是人们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价值判断而表达的意见——主观意见。
舆论是群体性的意见。群体性的意见是指一些人共同的意见。文稿写到这里深夜0点已过,码字的此刻是2021年6月14日凌晨2点,已是端午节。那么就是端午吃粽子为例来说事比较合适。刚好几个小时前人民网官方微博发了一个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甜粽vs咸粽,你更爱哪个?】的小调查,截图如下:
群体性意见是指有很多人认同的,容易找到同志的意见。这里的群体性意见有:
- 爱甜粽(含枣粽、豆沙粽、板栗粽等)。
- 爱咸粽(含肉粽、蛋黄粽等)
- 甜粽咸粽都喜欢。
如下图点赞着众多的那些留言。
非群体性意见的意见,见下图高举螺狮粉粽子大旗的那位!
为什么要舆论的定义中要突出群体性意见呢?因为像“高举螺狮粉粽子大旗”的这种意见没有群众基础,在舆论引导工作中可以任其自生自灭。
舆论是所有的群体性的意见。关于端午节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应该是上面所述的几项群体性意见的总合才构成完整的舆论。如果单把吃甜粽子的拿出来说事,它不能代表整个公众舆论。舆论引导工作中要兼顾各方群体意见,如果只拎一头可能会惹麻烦。
舆论是公共言论空间表达的所有的群体性的意见。昨天晚饭时我们家人针对甜粽子好吃还是咸粽子好吃展开了讨论。各方意见表达如下:
- 岳父岳母喜欢吃甜粽不喜欢吃咸粽。
- 我喜欢吃肉粽不喜欢吃甜粽。
- 老婆是咸粽甜粽都喜欢。
我们的讨论只在家庭内部,没有参与到公共言论空间的讨论,对其他人不造成任何影响。那么我们家人的讨论不能算舆论。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不算舆论,那么我要反问一句:如何把舆论引导工作覆盖到私密空间?如果舆论引导工作无法覆盖到,却作为舆论问题研究的对象,那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吗?这事咱不干!
舆论是围绕某一事件在公共言论空间表达的所有的群体性的意见。无论是个人在公共空间表达意见,还是舆论引导的工作安排都不会把多个事件混在一块干。即便有人在人民网粽子口味调查的微博下面留言“高举豆腐脑加白糖的大旗”且有上万人点赞认同,那么它也不应该划分到端午节粽子口味的舆论当中。
以上是新闻和舆论的定义的探讨,是准备工作。下面开始让二者PK。
新闻和舆论的区别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描述,舆论是主观意见的表达。
以上定义的探讨就是对本段标题的证明。
新闻和舆论的关系
新闻可能引起群体性意见的形成与表达,从而激起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