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我当时的考试准备分了这么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三四月份开始的,就是过完年就开始逐渐加码准备,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是集中在了各种理论的复习上,而不是背诵法条。
简单地说,就是这个阶段主要是看懂而不是记住。看懂的标准就是,理解为什么这里是这样规定的。
因为对理论有了扎实的理解,才能更容易记住。
第二个阶段大概是从六月份开始,这个时候就是去补课班,把重点调整到对细节的记忆。
主要方法是做题,多做几遍,同样的一套题目隔一两周再做一遍,如果两次都对,那就是记忆点准确。
而如果有一次不对,那就是还不够准确。
这个时候做题就需要大量查找法条,因为一个条款的规定可能受到出台背景、法理平衡等各方面的影响,所以有的时候会有一些硬性规定的差别,就只能靠重复做题来记忆了。
第三个阶段就是考前突击了。这个阶段从八月底开始,主要是针对今年新增的考点进行复习。
有句行话叫“新增必考”,所以新增考点还是很重要的,而且新增考点题目一般不会太难,所以拿分也相对容易。
再就是针对一些晦涩的点去进行加强记忆,这个在考前的突击中更为有效。
比如各种诉讼法里的时间期限,还有国际经济法里的贸易术语,不容易理解,记住了也容易忘,这种就适合突击记忆。
我会用小纸条把它们总结出来,遇到题目的时候或者复习别的案例想到的时候去查一下,但平时不会刻意记忆,不然很耗费精力。
在考试前,我把我的小秘籍掏出来,利用短期记忆死记硬背一中午,开考的时候直接翻到试题里跟他们相关的题目,快速作答完,就又抛到脑后了。

现在的考试分客观题和主观题的答题了,但是基本的考试逻辑是一样的。
因为当时也有案例分析等主观试题,这类题目的答题诀窍是观点一定要简练地写在最前面。
比如一个案例分析,先说小郭构成什么犯罪,直接写出来,然后再去解释为什么。
因为阅卷时间有限,如果答题不够清楚就不能被阅卷老师看到,容易失分。
另外也要提醒大家,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了,还是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当时我上课的时候碰到一些讲得不太好的老师,也会皮一下,偶尔逃两节小课去放松下。
因为复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像减肥一样,并不会因为你多吃一口就胖多少,关键是让自己能够持续地坚持下去。

04
不过通过了司考,其实对于做律师才只是拿到了敲门砖,还有一年的实习期。
这个实习不同于一般行业的实习,是“挂证实习”,就是在有拿到实习指导老师资格的律师带领下实习,每名指导老师每年只可以带两个实习律师。
实习律师是有“实习律师证”的,除了不能独立开庭,是可以进行立案、领取法律文书等大部分工作的(现在我自己也已经是实习指导老师了)。
实习期才是历练真正的开始,当我第一次听到咨询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学了这么多法条,然而我连说话可能都不会。
要从他们庞杂的信息里理出主线,给出解答,还不能被当事人的情绪带跑偏,这没有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做不到的。
而这只是咨询,更不要说开庭了。
法官可能常年审理一个类型的案件,经验丰富,在他们的高压面前要说清自己的观点,还不能被对方抓住漏洞,这种感觉只有自己置身现场才行。
前两天我带的一个实习律师就跟我说:“你就跟我说一百遍,也不如我自己开一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