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来临,让中国的健身产业站上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老牌健身房主动求变 催生产业赋能平台
如果说新型健身房是通过互联网思维找到了提升健身房效率的应对之策,那有着十几年历史的老牌商业俱乐部威尔士健身,则是主动求变。威尔士健身在去年年末宣布在全国门店实行“月月付”会籍付费模式。
与之同时,苏州银吉姆健身、青岛全时健身、石家庄全明星健身、昆明万动汇、贵阳MFP等连锁健身房开始尝试与乐刻这样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合作,并入驻后者旗下的产业赋能平台17练,对业务模式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比如实现业务在线化和数字化、推广月付制、把健身房的核心能力从“卖卡和推销”扭转为“运营和服务”、利用数字化营销工具进行用户运营,以及引进更多的明星教练和团操课程等,以期摆脱固有的历史包袱。
据17练提供的数据,从2020年10月以来,17练已经改造完成了38个连锁健身房品牌的88家健身房。其中,银吉姆健身首家进驻17练的门店,改造后四个月,实现会员数增长超过45%,日活会员数提升至3倍。目前第二家入驻17练的银吉姆健身门店已改造完成,第三家门店也在筹备当中,银吉姆健身全国超过130家门店也都将接入17练的团操课程供应链。
目前看,中国的健身行业还处于发展的早期,“客观上讲我不认为中国的健身俱乐部互相之间有特别激烈的竞争,大家的使命是共同推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厚用户价值、教练价值、场馆价值,这个目标比 ‘竞争’主题大得多。”夏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