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怎么读(女亘怎么读)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桓,形声字,读作huán。本义河岸边指示危险漩涡的木牌。
一、字形演变
桓字的甲骨文尚未发现,最早的字形是春秋时期的齐侯钟和秦公簋金文,两种字形都比较特别。齐侯钟字形是上下结构,上为竹字头,下为左右结构,左下为水,右下为亘,说明齐国的警示牌是用竹子做的。秦公簋字形左右结构,左为走,右为亘。后世均隶定为桓。
亘,甲骨文字形是一个漩涡状,即囘(回)字形,本义漩涡,有的其上有一横,表示河岸。后来,隶书在上下都加一横,表示漩涡发生在河两岸之间的水中。
齐侯钟金文桓字中下部的洹字,读huán,亘为其初文,本义河水中的漩涡。水名,现称安阳河,在河南省。或者历史上安阳河中有危险的漩涡。
二、字的来源
远古人已经知道,船或人行至河中漩涡时有船翻人亡的危险,这就有必要加上警示,防止发生危险,伤及性命。桓(警示牌)便应运而生。标识河水漩涡的桓,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并用木柱或竹竿支撑,使之更加醒目。于是,写作木字旁的桓,或竹字头的桓,或强调不要接近漩涡,写作走 亘(见漩涡就跑离)。秦小篆取木字旁的桓为正体,其余不用。隶变后,楷书写作桓。
《说文解字》:“桓,亭邮表也。从木,亘声。”亭邮表是从警示牌演变而来,并非本义。
桓字及亘字,或产生于今安徽省亳州市的涡河。涡河,是一条中原地区古老的河流。据《柘城县志 》,《尔雅》记载:“涡为洵”。晋郭景纯注云:“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也,本作过,省文为涡,义取漩流也。”涡河之名即由此得之。
关于涡河有一个传说。大禹治水时,治理完大河,大禹又听说黄淮之间有条大河,自西向东流过亳州城西边的时候,有个很大的漩涡,人们都说这里是个老龙潭,是一条黑龙的穴窝。黑龙经常在河里作怪,祸害百姓。后来,黑龙被大禹用锅制服,从此这条河称为锅河,后来把锅字的金字旁换成氵,写作涡。
传说并非空穴来风,一定有原因,看来涡河里有大漩涡无疑。漩涡危险需要立牌警示。漩涡就是亘字,立牌警示就是桓。因此,桓姓郡望在涡阳没有毛病。或者说,无论亘字或者桓字都源自涡河。后来,人们利用涡河水运,或把危险的漩涡地段消除了。
三、引申义
后来,警示牌的作用扩大,驿站和官署等建筑物旁也加上警示牌,以提醒路人注意。这样的警示牌后称华表。
东汉开始使用石柱作华表,成为竖立在宫殿、桥梁、陵墓等前的大柱。如,桓楹(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华表)。
汉朝时还对桓表的使用做出规定:亭表四角建大木,贯以方板,名曰桓表,县所治两边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