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身份优势
海康威视的监控安防业务快速发展还有一重无法绕开的重要身份——国企。
脱胎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五二所的海康威视,天然和国有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五二所的技术积淀和行业关系也成为海康威视早期发展的重要资源。
2008年,海康威视的控股股东海康信息将股权转让给五二所,进一步夯实了海康威视的国企身份地位。实际上,陈宗年的另外一重身份正是五二所的所长。
国企身份带来关系资源,这让海康威视收获了更多的政府机关、银行、国企等的大型客户。
另一方面,海康威视也保持着较强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杭州,一直是民营企业的重要中心,其企业运营多以灵活多变著称。深交所上市公司的身份,则让海康威视增加了规范的市场化运作和激励手段。
游走于国企和上市公司等多重身份之间的海康威视有些特立独行,也让其处理各种关系和业务时更加游刃有余。
“更准确地说,我们是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中了多种所有制的特点和一些优势。”海康威视高级副总经理、董秘黄方红近日告诉本报记者。
海康威视一直为外界津津乐道的一点就是丰厚的股权激励政策,这也被认为是其快速发展的动力保障。
早在2007年,海康威视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公司股东龚虹嘉将所持公司15%的股权以7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杭州威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将所持公司5%的股权以2520.2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杭州康普投资有限公司。这一系列举措就是为了激励企业经营层。
这样大规模的股权激励在国企并不常见。这除了体现大股东龚虹嘉的胸怀之外,也让外界看到了物质激励和绑定对保持公司管理层稳定和高效的重要意义。此后,海康威视还曾多次采用类似的股权激励政策。2010年5月28日,海康威视在深交所上市,高额稳定的股权分红激励成为海康威视的重要特征。
2017年2月份,海康威视拿出5.7亿元,给2989名员工每人发1.8万股,每股优惠10元,相当于每人送18万元。效果也很明显,在当年安防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海康威视依然实现了30%以上的高速逆势增长。
记者注意到,自2010年登陆资本市场以来,海康威视延续着“每年现金分红应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净利润的10%”政策,十年来稳定实施的现金分红从未中断。仅2015年至2019年的5年里,海康威视的现金分红额分别为28.48亿元、36.92亿元、46.14亿元、56.09亿元、45.42亿元,累计分红达213.05亿元。
聚沣资本总经理余爱斌认为,经过短短十几年,海康威视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行业龙头,从投资角度而言,这是一家既“幸运”又“能干”的公司。幸运的是,这家公司进入视频安防和监控这一个由小变大的行业,契合中国建设“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进程。同时,这家公司又很“能干”:从十多亿的规模增长到数百亿元的规模,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狂奔中的忧虑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安防行业其实已经历多轮重构:前些年的“平安城市”告一段落,智慧城市兴起了;行业市场依然火热,民用市场开始被;互联网的热潮渐过,物联网受到各方追捧。
视频监控则经历了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当前智能化的发展历程。通俗地说,就是要求视频监控产品从“看得见”,到“看得清”,再到“看得懂”。传统安防企业拥抱物联网,与多个行业的跨界融合成为大势。
2016年,海康威视开始着力布局新市场,培育新业务。在视频监控传统主业之外,启动实施基于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创新跟投方案,孵化培育智能家居、机器人、汽车电子等新兴业务。
“技术产品的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海康威视早在10年前,就开始摸索计算机视觉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黄方红告诉本报记者,2006年,海康威视开启智能分析技术的研发,2013年开始深度学习的技术布局,2014年正式成立海康威视研究院,专注于感知、智能分析、云存储、云计算及视频大数据研究。
在采访过程中,黄方红也几次向记者强调,海康威视现在已不是一家传统的视频安防监控企业,而是一家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2017年,海康威视研发出了萤石和机器人等产品,开始进入个人家庭领域,及从toB向toC布局,最主要的目的可能还是布局人工智能和抢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