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者亦明之。——清·黄宗羲《原君》
- 吾未其明也。——唐·韩愈《师说》
- 明于治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明经义谙雅故(了解经书的意义,通晓过去的文章典故。谙:熟悉);
- 明中(通晓星象历法);
- 明悟(明白领悟);
- 明理(明白道理)
- 文者以明道。——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 明死生之大。——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明心(表明心迹);
- 明志(表明心志);
- 明明(表明)
- 明法度,定律令。——《史记》
- 明分(明确职分);
- 明惑(明确与困惑)
- 明正(辨明);
- 明辨(分辨清楚)
-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诗·小雅·甫田》
- 注:“明者,盛之假借。
-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诗·小雅·黄鸟》
- 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汉书·黥布传》
明 (míng-名词)
⑴ 松明 [pine torches]
- 明子(松明)
- 靡明靡晦。——《诗·大雅·荡》
- 明夜(昼夜)
- 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颜延年《和谢监灵运》
- 明幽(人间和阴间);
- 明晦(人世与阴间)
-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 不用明焉;明杖(盲人用以代眼的手杖)
- 明衣(神明之衣);
- 明祀(对审明的祭祀);
- 明宫(明祠。神祠)
- (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明有奇巧人。——明·魏学洢《核舟记》
- 明朝一典史。——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 明人(明代的人)
- 则天下之明誉兴。——《大戴礼·主言》
- 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觊觎。——《汉书·叙传上》
明míng
⑴ 亮,与“暗”相对:明亮。明媚。明净。明鉴 a.明镜;
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
c.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⑵ 清楚: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
⑶ 懂得,了解: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
⑷ 公开,不隐蔽:明说。明讲。明处。
⑸ 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
⑹ 睿智:英明。贤明。明君。
⑺ 视觉,眼力:失明。
⑻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⑼ 次(专指日或年):明日。明年。
⑽ 中国朝代名:明代。
⑾ 姓。
明氏的起源有四:
1
出自谯明氏。燧人氏为部落首领的时候,他的部下有一个叫明由的,因为才能而很受燧人氏看重,是谯明氏的后裔,为“四佐”之一。明由的后代便以祖上的名字作为姓氏,所以得到明姓。
2
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虞国公族的后代。秦国丞相百里奚的儿子名叫视,字孟明。是一个将军。取得过很多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晋国的军队,为秦国的西部称霸打下了基础。孟明死后,他的后代就用他的名字“孟明”作为姓氏,后来改姓明。成为明氏的一支。
3
出自北魏时的鲜卑族。北魏时候由一支鲜卑族姓斗眷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时候改姓明。
4
由旻氏改明姓。元末的红巾军领袖本来叫旻玉珍,后来因为信奉明教而改姓明。他的子孙后代于是也改姓明。
明 (míng-副词)
- 公开 [overt;open]
- 明诏大号。——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 明正(公开处置);
- 明升暗降(表面上升官,暗中却被削去了权力);
- 明伙(公然结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