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APP用设置繁琐的注销程序,消除用户注销的欲望,让很多人不得不放弃注销。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凌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根本上看,网络平台是不愿意提供注销服务的,因为这会让平台失去用户,损失已积累的数据信息,无论是现阶段运营还是未来发展,平台都很需要这些信息。
6月5日,从事APP技术服务的孙铭(化名)表示,用户数据和信息对企业很有用,在用户注册的那一刻,其居住地、电话以及其他填写的注册信息都会被企业留存待日后使用,决策层也可以根据用户数据的分布来生成用户画像,从而决定接下来企业的发展战略。“实际上现在很少有APP真正注销用户的信息,不只是企业不想失去这条信息的价值,还有就是从技术和运营层面上‘真正’注销这些信息的成本非常大,且手续繁复。”
“去年由于手头不宽裕,我注册了一些网贷APP,后来渐渐还清欠款后我怕征信受到影响,就注销了一些APP,但是时至今日我依然可以收到网贷短信。”6月5日,有用户向记者反映。
“实际上,已注销用户的信息仍然有价值,可以成为营销的对象、潜在的客户,对分析用户使用习惯,产品推广也有借鉴意义,一般而言小型的APP厂商都不会主动抛弃掉这些价值。”孙铭表示。
孙铭举例称,一些企业有定期向会员进行产品推广或策划活动的安排,这时运营或策划部门会拿到一份用户信息的表单,并按照上述信息进行电话或短信邀约。如果用户未来选择了注销自己的信息,对于一些小公司来说,可能技术部会删除用户数据,但已经给出的信息表单是无法删除的。“你可以认为在用户注册的那一刻,他的信息就已经被使用了,难以不留痕迹完全注销。”
不能注销增加信息泄露风险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邱宝昌指出,账号不能注销等同于用户在互联网上的“痕迹”无法被消除,由此也就增加了用户隐私和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侵害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账号注册容易注销难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目前许多APP账户是用手机注册,如果不能注销,那么手机号如果被原主人废弃,再被移动运营商“二次更新”,该手机号的新主人就有可能通过手机验证码登录原主人的账号,可能产生信息泄露。
在天津上学的何同学说,2016年9月入学时办理了一张校园手机卡,当用该号码注册滴滴出行时发现已被注册,且还有未支付行程,导致其无法正常使用该应用。
西安邮电大学副教授任方对记者表示,用户登录本来是一个双向认证,APP把用户这边的单项认证撤销就可以达到注销的效果。这样可以保证用户没办法再使用APP,在用户看来就是注销成功了,但这并不能保证APP撤销用户的信息,到底注销之后,APP有没有删除用户的个人信息,只有APP方才知道。
5月29日,小米首席安全官陈洋在2018码号服务推进组年会表示,不少用户都会选择用手机号码注册,用户在更换手机号码时,容易忽视把该号码跟各个平台解除绑定。使用二次号码的新用户,虽然无法完成新用户的注册,但是可以通过短信找回部分账号的密码,从而登录前任用户的账号。
这对于原用户来说,则面临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