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概述:自主的豪华品牌构筑之路,从来都不平坦。
以燃油车品牌而论,红旗是迄今唯一单车均价捅破20万元天花板的自主乘用车品牌,年销量规模也从5万、10万突破到2020年的20万辆。以辩证眼光看,红旗成绩是惊人的,而设置的销量目标同样也是惊人的。
在车市大盘起伏摇摆的2021年,红旗从来没有对“今年卖出40万辆”的目标有一丝一毫松口。自然,后面接下来的2022年60万辆,乃至2023年100万辆,都是让人嗅到了类似的味道。
坚定和固执之间,只有头发丝般的距离。
紧咬40万辆,并不现实。
以前9个月累计销量而计,红旗批发销量达到20.1万辆,超过2020年全年。乐观地看,已经绝对可以算是一份成功的答卷;悲观地看,剩下3个月要完成19.9万辆,月均6.6万辆,等于红旗1-9月每个月销量的3倍水平。
现有的红旗车型——EHS-9、H9、EQM5、HS7、HS5和H5能在3个月里销量齐齐地翻3倍么?也就是说HS5要达到月均2.4万辆,也就是CR-V的水平;H9要攀升到1.2万辆,看齐E级和5系。想想这可能么?如果这些主力车型不能,那应该由谁来扛起增量?红旗今年还没宣布要立马推出跑量新车,即便是有,第四季度销量能充分爬坡么?
而这个数字,也不应该是红旗的理想。
红旗在中国是地位独一无二的汽车品牌,除了规模还要有高度和影响力,凝结在品牌内核的民族自豪感。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旗在入门产品下探过程中需要慎之又慎,BBA的品牌溢价被紧凑轿车拖累、却并未有多大销量斩获的先例还在眼前。
而如何在新四化的过程里,让红旗能够同时兼顾历史沉淀和创新转型,则又需要一汽在足够大的整车平台上玩转。那么,红旗又怎能不去理性思考自己的步伐速度、合理制定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销量目标?
终究,铸就擎旗高举的局面,我们并不能只靠用数字堆上去,更要倚靠尊重产业规律、摸清市场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