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市民李美玲带着孩子,从东坡祠沿江漫步,逛水东街,登合江楼,过东新桥,穿朝京门,在祝屋巷、金带街、菱湖路寻觅“东坡足迹”,一路襟江带湖、绿意摇荡的诗画美景,以及改造“美颜”后的老城焕发的新活力,让他们流连忘返……
行走惠州大地,品味城市细节,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治理新貌和气质温度。
惠州拥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城市风光,集全国文明城市、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多个“国字号”荣誉于一身,“品质之城”新名片越发闪亮。
当前,在“双区”驱动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叠加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下,立足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惠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城市发展,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花园品质城市。
惠州西湖。东江图片社供图
高水平规划
增强总体规划引领,加速融入大湾区建设
日前,《惠城中心区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公示,聚焦惠城区部分城市桥梁桥下未充分利用的空间,结合城市停车难等问题,拟新设置桥下停车场11处,合计可提供停车位约990个。
“随着惠州城市进入高质量、精细化规划管理阶段,充分利用好这些空间对于城市品质提升和优化市民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桥下空间本身就比较成熟,通过合理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车位很快就能建好投入使用,相较于智慧停车楼等设施,它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还快,能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题。
城市规划的水平决定城市建设的品质。世界各大城市都通过强化规划引导和城市设计,塑造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貌,提升城市品质。美国纽约通过城市规划委员会将具有特色风貌特征的区域划定为特定意图区,并在这类地区强调“城市设计”和“开发政策”的引导,避免各区同质化发展。
当前,我市正以支持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为契机,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惠州,如何深度参其中,把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推动惠州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我们要统筹做好规划,强化科学性、严肃性、约束性和透明度,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作用。”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惠州正在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这篇大文章,从整体上谋划开发利用,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完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性划定方案,积极联动广州、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建立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执行协调机制,促进与广深莞接合片区的规划接合,实现规划合理布局、精准设计、协同执行,大幅提升城市能级,为惠州助力“双区”建设提供规划支撑。
同时,增强城市建设管理的规划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全域全周期详细规划管理信息平台,以统一的信息平台完成市局和各县区管理系统对接,实施分层分级分类管理,实现全域规划成果“看得见”,进一步实现各县区规划建设“管得住”,最终实现全市空间规划体系“一张图”,各部门、及县区协同管理,全市新建、改扩建项目业务协同和策划生成、监督检查全流程管控等目标。
我市已印发平台建设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建设任务有详细分解,时间进度有详细安排,已初步完成县区规划“看得见”,计划2022年初实现县区规划建设“管得住”。
“绣花式”管理
精雕细琢城市细节,全力打造花园品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