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演讲(如何更好的演讲)
第二点,难懂的内容要主动留白。
你可能会觉得,演讲的时候留空白,不就是废话吗?比如,有人讲话,会喜欢在讲话过程中,插入「额……」「这个……」「那个……」,给人拖沓的感觉,想到就很烦。
以上这些都是被动留白,是因为说话人脑子比听众慢,不知道想说什么却还要硬说导致的,因此给人的感觉当然会很不好。
但是,换做主动留白,主动澄清就完全不同了。
比如,谈话时,主动询问对方「你get到我的意思了吗」,然后给听众些反应时间,便能够知道对方是否理解了自己表达的内容了。
第三点,复杂的观念要进行操作性表述。
操作性表述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上很简单,说白了就用对方能够听得懂的话。
比如,闹革命的时候,有一句「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便特别的传神,但凡是受到过压迫的人,一听到便立马热血上涌,撸起袖子跟党干。
03.
如何故事性陈述避免大脑空白?
第三点,是避免出错、忘词的技巧。
很多人都采取过把要讲的内容写成全文稿,然后逐字逐句背诵的做法。但是,这个做法,其实并不可取:
一方面,你很有可能在上台后,由于紧张而忘记部分内容,进而很难将整个稿件有逻辑地顺下来;另一方面,枯燥的背诵与自然的讲述有着天壤之别,即使你背得再熟练,也会因为状态不对,达不到好的结果。
因此,应对公开演说时,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故事性陈述」。只要按照下面这三个步骤,就能够掌握整个大纲,弥补大脑空白的尴尬:
第一步,用故事,带大纲。
如果让你上台,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你会慌张吗?会不知道该说什么吗?肯定不会,对不对?因为,这个故事,它的因果关系与条理结构是很清晰的,内部情节环环相扣,就算你讲的场合不同、细节不同,也不会漏掉转折。
第二步,说故事,加感想。
若是只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由于很多人都听过,演讲自然就不会出彩。因此,这时候,便需要通过加上你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来让这个故事从一个妇孺皆知的童话,变成一个与主题有关,且有你的思想个故事。
第三步,贴标签,存故事。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是平日里积累少,那么到了需要的时候,自然也很难信手拈来。因此,真正的演讲高手除了会讲故事,还会收集故事,给故事贴标签。
比如,他们可能会在看到了一个新闻后,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然后再在谈话中,很巧妙地将它给讲出来:
「如果用…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
04.
如何不动声色建立观众的信任?
演讲是权力形成的过程,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信任自己便成了一场演讲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