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联网平台方面,鸿雁已经形成“1 5 N”的格局。其中1是指统一的数据与业务IoT中台,5指的的智慧用电、智慧用光、智慧用水、智慧面板、智慧灯杆五大产品线,N指的是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N种场景的解决方案。而这种核心理念,同目前海康威视的发展步调和解决方案涉及场景,都是高度相似的。
而两大企业的合并,也将为海康威视在C端安防市场提供巨大的助益。
C端市场竞争激烈,两大央企合并或力挽狂澜
作为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企业,海康威视在业内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在C端的智能家居市场方面,海康威视的行业宰治力显然受到了其他企业的阻碍。
而其最大的对手,不是行业内的玩家们,而是C端诸如小米、华为等企业,在智能家居等C端市场,这些身经百战的企业显然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培养、需求、价格敏感度了解的更为深入,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上也取得了领先。
以小米为例,在2020年小米10周年的庆典上,小米公布其IoT平台已经链接超过2.52亿台单品智能家居设备,覆盖到手机、智能音响、智能电视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智能家居产品矩阵。
而其近2020年3季度IoT产品的营收,就达到了恐怖的181亿元,相当于海康威视全年营收的三分之一。
小米和华为的生态玩法,已经让C端用户养成了购买“全家桶”的习惯,海康想要杀入无疑需要用心琢磨
可见以海康威视为首的安防企业想要打破小米、华为的市场优势,甚至于未来与国外的亚马逊、谷歌竞争目前还是有相当不小的差距。
此外,市场也不会静等海康威视在C端的崛起。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4%至1705亿元。随着互联网家装市场渗透率的提高,预计2022年市场份额将突破2000亿元。
因此,如果海康威视想在C端持续发热发力的话,除了海康威视自己的努力之外,一个对C端市场深有理解的合作伙伴必不可少。而鸿雁显然就是那个最好的拍档。
当然他们两家企业并不会合并,而是形成类似凤凰光学与海康威视一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海康威视能够更快的获得C端渠道,深入C端市场,另一方面,海康与鸿雁也能形成技术上的互补,在行业内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这是一种双赢的玩法。
对此鸿雁电器总裁玉米成也表示:“相信这样的合并是国资委从两个央企共同发展的大局做出的正确决定”。其实从国资合并的历史来看,几乎所有的合并都是成功的,毕竟在改革开放以后,国资委对于资产的管理都表现的十分谨慎,一旦下决定必定也是内部多次推演得出的结果。
从现状来看,从合并在短期内就会为海康威视带来在C端市场强大竞争力,帮助海康威视在C端市场继续攻城略地。但从长远的视角来看,此次两大国内通讯巨头的合并,将为打破美国的封锁做出长远的贡献。目前已经有消息指出,今年内国内将有完全自主的28nm芯片生产线诞生,而或许我们也可以期待未来国产自研产品对美国的全方位反攻。
至少在安防这个行业,我们希望能够打破美方的掣肘,在世界范围内持续输出中国力量,这也是每个厂家都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