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室内健身普及率逐步提高
室内健身是指以专业的室内健身器材为器具进行的以减肥塑形等为主要目的的有氧和无氧运动,我国室内健身普及率较低,但呈现逐步提高趋势。一方面,国家体育总局《2014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仅 1.2%以“减肥塑形”为目的,仅 3.2%在“室内健身房”锻炼,大部分居民以在室外健身广场跑步、散步为主要锻炼方式,而欧美国家健身房普及率远高于我国。以北美为例,IHRSA 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北美共有 36,742 家健身俱乐部,数量是我国的 9 倍左右,如果以总人口计算会员渗透率,北美健身俱乐部会员率为 15.8%,而我国仅为 0.5%左右,渗透率较低;另一方面,随着健身理念和习惯的不断变化,室内健身年轻人普及率逐步提高,“85 后”室内健身普及率显著高于“85前”,《2014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20-29 岁健身房渗透率为 7.8%,30-39 岁渗透率为 4.8%,从我国健身总体渗透率来看,2016 年仅为 0.5%,2019年快速增长至 4.9%,普及程度不断提升。
B、老年康复健身器材市场前景广阔
全球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1960 年全球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97%,2019 年全球人口老年占比已达到 9%,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到 2050 年全球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 15 亿人,占总人口的 16%;我国 2019 年 65岁以上人口占比约 12%,预计 2050 年占比将增长至 26.10%。
在此背景下,2016 年,我国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突破 7,000 亿元,布局合理、门类齐备、产品丰富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涌现一批知名自主品牌和优势产业集群。2019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 2025 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 5 万亿元。
根据民政部制定的《中国康复辅助器具目录》,代码“064815上肢训练器械、躯干训练器械和下肢训练器械”的康复辅助器具对应健身器材市场下的细分老年康复健身器材市场。
C、青少年体育训练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2020 年 10 月,我国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当前学校仍以传统球场、单杠、双杠等体育设施为主,具有辅助锻炼功能的无氧健身器材、笼式足球场等更具针对性和功能性的设施普及率较低,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D、全民室外健身设施需求旺盛
2020 年 9 月,我国发布《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健身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全民健身促进工作。争取到 2025 年,有效解决制约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的瓶颈问题,健身设施配置更加合理,健身环境明显改善,形成群众普遍参加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各地区要结合相关规划,于 1 年内编制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各年度目标任务,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2021 年 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6 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数量达到 0.9块以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公平可及,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全民室外健身市场将在政策驱动下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E、健身器材智能化趋势加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健身器材单一的机械健身功能已无法满足使用者需求,对健身过程中的娱乐性、共享性、互动性、科学性、安全性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智能健身器材的特点体现在科学的健身指导,与大数据联合健身数据共享化、健身过程安全高效、健身过程更具有趣味性、直观明了健身效果等方面,健身器材的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