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英特尔CPU支持Quick Sync Video加速功能:
英特尔在硬件编解码上做了很多投入,有很多相关功能。酷睿i7-1195G7与锐龙7 5800U相比,从一般多步骤工作负载的性能体现来看主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dobe Premiere Pro视频编辑工作负载中,英特尔性能领先超过90%;
DaVinci Resolve等视频转解码场景下,英特尔性能领先超过80%;
Cyberlink Power Director以及Handbrake的领先程度更高。英特尔使用HandBrake做10位HEVC视频编码,在422编码组合情况下,英特尔十一代酷睿U系列处理器发挥着AMD所没有的硬件加速转码器性能。将一个近30秒长度的60FPS 4K视频,从4K转到1080P时,我们看到英特尔只用了不到46秒就完成了,而AMD则需要6分钟左右,速度差了8倍!

下面我们通过10位422转码案例进一步看看十一代酷睿与锐龙5000U系列在视频解码和视频编码器之间的区别,具体如下:

从最常用的JPEG,到MPEG2,再到H.264以及更为主流的H.265/HEVC的8 位、10 位、12 位编解码,包括最新的VP9和AV1的支持情况都可以在上面表格中进行详细对照。
总体来看,英特尔十一代酷睿平台支持的编解码算法非常全面,而AMD锐龙平台支持相对欠缺。这也意味着英特尔不仅在硬件方面发力,同时也注重对软件厂商的支持和赋能,使得英特尔十一代酷睿平台性能可以让用户在真实场景下,能够拥有看得见、摸得着、买得到的平台和软件体验。
最后再来看一些真实应用场景下的数据对比:

左边两组柱状图是日常工作流程场景,比如在日常办公当中编辑一个Word文档,把一些图片从Excel表格当中抓出来放到Word里,然后生成PDF格式文件,类似的工作流程上,英特尔酷睿平台较竞品拥有15%-41%的性能领先。
右边部分的四组柱状图是SYSMark 25不同场景的测试成绩。从总分来看,英特尔有25%的领先,从生产力、创作、系统响应的单项分来看,英特尔平台的领先程度也非常明显。
中间的CrossMark是今年新推出的跨平台Benchmark工具,非常易用且轻量化,测试效率很高。在这款工具测试下的成绩也可以看出,英特尔平台有41%的性能领先。
据悉,全新的U系列两款新品将在今年的Computex期间正式发布,通过这些新产品的加入以及平台性能的增强,我们能够看到在轻薄本上,无论是游戏、生产力、还是内容创作场景下,英特尔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769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