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有一种看法认为,超过5000年历史的中医药体系近似于是对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应用的一个范例,森林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大中药,不同的森林树种就像中药铺里千百个不同的药斗。
森林植物蕴含并释放以芳香性碳水化合物萜稀为主的气态有机物“芬多精”,具有安神镇静、增强体质等特定保健功能。森林含有极为丰富的空气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对人体具有良好的生理效应。
中国森林康养产业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就在于传统中医药和现代森林保健融合发展。
应对“亚健康”人群比例升高、人口生育率降低、人口老龄化加快等问题,森林康养大有可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推进医养结合,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生态观光、自然教育等新业态新产品。
多姿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肺腑的自然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让国有林场发展森林康养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完全满足全年龄段追求健康、调理亚健康、促进康复的广大民众的多层次需求。
可以说,“森呼吸”,吐故纳新,修身养性,在森林;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生态之美,在森林;防病养生,体验森林保健功效,享受天然的“空气维生素”,在森林。
经过国有林场改革后,我国现有国有林场4297个。全国有森林公园2000多家,基本上都在国有林场经营区范围内。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禀赋好,不仅森林规模大、品质佳,而且集中连片,发展森林康养优势无可比拟。此次会议交流的4家林场森林覆盖率均在90%以上,赏心悦目的森林景观、功效独到的原生态食材、舒适自在的文化氛围、趣味横生的康养活动等,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主场就在国有林场。

洪雅林场森林康养 图片来源:网络
探索产业发展初始阶段规律
“四川是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发源地,洪雅林场发展经验、模式较为成熟,但在全省,森林康养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童伟在会议致辞中说。
其实,在全国,森林康养产业也处于初始阶段。
产业有吸引力,各地也有发展热情。但不可否认,设施匮乏、人才短缺、资金紧张、标准规范缺失等,任何一项都会严重制约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开办森林康养是有条件的,如自然地理条件、市场发育条件、开放开发条件等;也是有时机的,如理念、思路、资金、人才等。必须认识到,偏远闭塞、经济欠发达、远离消费人群等都不利于发展森林康养。
在初始阶段,不仅最基本的接待设施需要从零起步,成熟的发展理念、完善的规划布局、有力的扶持政策、雄厚的人才储备等也都需要长期积累。
森林康养是新兴产业,不是普通森林旅游,也不是日常保健养生,其发展没有固定模式,也完全无法生硬照搬。林场办康养,特色是灵魂,一场一模式。
“发展森林康养,不同于开办森林旅游或其他产业形式,要着力于留得住人,要让人能放心安心住下来,在优美的森林环境中品味生活、享受自然、舒缓身心。要定位得当,让普通消费者乐意消费,就得在‘养’字上下足功夫,在特色上做好文章。”姚昌恬说。
此次会议交流中,玉屏山丰富的康养活动、虞山林场的生态休闲农家乐、六万大山森林康养基地的中医药种植加工等,令人印象颇深。
森林康养就是林场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角度,结合森林经营活动,为社会公众着力提供更好更丰富的全新优质生态产品。
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已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积极培育、壮大市场,应当结合当地森林资源优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森林康养纳入森林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解决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森林康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