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海防图
参观完鸦片战争博物馆,我们前往虎门海战遗址参观,由于整个虎门都有古代海防设施,也就是说整个虎门江边其实就是古战场。在大人山脚下,面向珠江和狮子洋的一排建筑,为广东水师提督府和威远、镇远炮台遗址,有厚重的城墙、敌楼、炮台、枪眼,在虎门大桥下面,有一排排清兵营房,保存还比较完好。

虎门炮台路标

清代大炮
沿路标提示,从一条小径往虎门山上走,看到各山头之间有小道连接,在180年前,虎门海战爆发时,这些道路实际上是清兵营房、哨卡、火药房、炮台之间的连接线,现在是游客参观登山线路。

虎门炮台路标
整个山上有好几处炮台遗址,包括威远炮台、镇远炮台、山顶炮台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虎门炮台被英军毁坏,之后又裁撤,到晚清又几度恢复,历经沧桑,但一些炮台遗迹还在。光绪年间,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乙、广丙三艘巡洋舰,在甲午战争中被击沉,之后,广东水师再没有大的舰船了。南海海防主要靠陆防,着力重修重建了虎门炮台,现在的遗迹主要是光绪年间留下的。

炮台遗址,大炮没有了,炮位还在
仓皇百年,近代史翻篇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人民海军,我国海防也由近海防御转向远海防御,虎门这里仍然有军事管理区,但不再是海防要塞,更多的是爱国教育、国防教育的基地。

白银

展示的大炮

鸦片战争英军侵犯线路
虎门炮台上一些大炮没有了,炮位、炮弹坑还在。据说那些铸铁大炮是在不同时期撤除的,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撤的最多,当地人将铸铁大炮拖下去炼铁了。只有山顶炮台上还有一门德国造9000斤大炮,这门大炮实在太重了,村民抬不动而幸存下来。

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