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张择端有一幅著名的画,即《清明上河图》。这幅图,被列入“中国十大名画”,后人也一直在研究。关于《清明上河图》,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很多人可能不假思索地会回答“春季”,因为画的名称就有“清明”二字,清明节自然是在春天。如果真是这么简单,那就不用研究了。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清明上河图》的季节,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画中描绘的是“春季”;第二种说法认为,画中描绘的是“夏末或者秋季”。

画名中的“清明”,不是指清明节
很多人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是清明节之意。但是,从画中内容来看,这种说法不成立。
中国一直有清明上坟祭祖的习俗,北宋也是。可是,整幅作品中500多个人物,竟然没有一人在上坟,甚至都没有人拿着上坟的必需品。
所以,画名中的“清明”,应该是指“政治清明,皇恩浩荡,天下太平”之意。毕竟,张择端这画要呈给皇帝看,要放在皇宫之中,这样的主题皇帝才喜欢。包括“上河”,也是指汴河(别称叫上河)。

故而,画名的意思,就是太平盛世下汴河附近的人们生活。所以,不能因为画名有“清明”二字,就想当然的认为画中是春季。
“春季说”的论据
认为画中是春季的学者,提出过不少论据。
其一是柳树。植物最能反应季节和气候,许多学者对画中植物进行过分析,尤其是柳树。画中出现多株柳树,其中有些是光秃秃的,有些则是发芽,有些已经长出柳条。

什么情况下,柳树会这样呢?只有春季清明前后。若是秋季,那么柳树早已经茂盛了。
植物中还有一些,不一一列举。
其二是扇子。一些学者认为,画中出现了十几个人用扇子的情况,说明天气很热,那么不可能是春季,而应该是夏末秋季,因为秋老虎也很热。
实际上,扇子并不能证明天气,因为如果天气热,难不成只热那十余人,其他人就不热了吗?这显然没道理。

其实,北宋东京在清明节前三天,有一个习俗,就是赌扇子。北宋《岁时广记》记载:都城寒食大纵蒲博,而博扇子者最多,以夏之迩近也。
蒲博,也叫扑博,是一种类似赌斗的游戏,赢家有奖励。寒食节大家喜欢用扇子做赌资,是因为马上要到夏天了,扇子很有用。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指出,画中的扇子上面还有一层薄纱,这是扇子的包装。若是秋季,人们用扇子还会包装起来吗?不会的。这正能说明,扇子是作为赌资的,所以外面有包装。
其三是新酒。临河有一家酒店,酒店的旗帜上写着“新酒”二字。一些学者认为,北宋中秋前后,人们有喝新酒的习俗,以此来证明画中的季节是秋季。
这种说法也不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