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大震桑Nicho
创作立场声明:结合个人购买、使用、穿搭经验,仅代表个人观点,请指教!
此前不久的寒潮让广大值友们又回想起了那一度被寒冬支配的恐惧,今年的寒潮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幅度广力道足,连像楼主这样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也狠狠体验了一把冰封千里的感觉,于是在瑟瑟发抖之中,我们又重新惦记起了羽绒衣的温暖。
话说随着产品市场的分化,如今羽绒服也呈现出两极发展的趋势,最近网上还流行起了一份《羽绒服歧视指南》,甚至一度广为流传。
当然在楼主眼中,万元级、大几千羽绒服绝大多数都是品牌带来的虚高溢价,甚至连小几千的产品都觉得性价比颇为一般。作为一名资深值友,早就养成了花钱必须花在刀刃上的觉悟。今天我们就来侃一侃,这些处在“歧视链金字塔底层”,价格在千元档附近的羽绒服产品中有哪些值得入手。
评测要素
羽绒衣的评测要素来来回回就那么几样,其实万元级产品与千元级产品相比,在性能参数方面可能相差并不大,甚至一些国际大牌还不如国产户外品牌,但是人家贵就贵在造型设计以及品牌溢价,而设计感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指标,而品牌溢价更是扯淡,这两项均无法量化,所以下面还是简单谈谈一些老生常谈的评测要素,这同样也是我们对比平价羽绒服产品时,必须要考量的指标。
1、填充材质
从质量、价格、保暖程度、异味轻重以及耐用性等各方面因素考量,一般公认的排名顺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
左:鹅绒、右:鸭绒
2、含绒量
羽绒服填充是羽毛和羽绒的混合材料,而真正提供强大保暖作用的,当属羽绒材质,因而含绒量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指标。一般市面上的羽绒服含绒量有70%、80%、90%等几个等级,分值越高说明羽绒含量越多,保暖性能也就越强,一些高品质产品甚至可以达到95%以上。
3、蓬松度
蓬松度一般有550、600、700、800、900等几个等级,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越好,但是造型方面会越显臃肿。
4、充绒量
充绒量指的是羽绒服内部填充含有多少羽绒,一般以g为单位,充绒量越高保暖性能越好,但是造型方面也会越显臃肿。
需要注意的是,羽绒服的各项指标并非越高越好(从保暖角度考虑的确是越高越好),因为我们穿着羽绒服,还要考虑到整体设计剪裁以及时尚美观程度,而保暖性能越好的羽绒服造型方面会越显臃肿,与我们穿搭美观的目的可能会背道而驰,因而根据穿着环境选择产品才是真正的王道。
通常而言,羽绒服的穿着环境可分为极限级别(-50至-20℃)、酷寒级别(-30至-15℃)、常规级别(-20至-5℃)、轻寒级别(-5至0℃)。一般在极限环境下,我们需要选择800以上蓬松度,300g以上充绒量的厚款产品;酷寒环境下选择650-750蓬松度,200-300g充绒量的中厚款产品;常规环境下,选择600-700蓬松度,180-250g充绒量中款产品;轻寒环境下,选择600 蓬松度,轻充绒量,中薄款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