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0日,成都站已实施电子客票,持有效身份证件‘一证通行’。
截至2015年,根据成都站扩能改造规划,成都站站房主体为三层,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并于站房南北两侧分别设置南广场、北广场。广场用地面积约28.6公顷,范围为成都站以南、二环路外侧,西至商贸大道,东至老成彭路。北广场主要包括长途客运枢纽、公交场站、高架北广场。其中,公交场站位于玉居庵路与北站站房之间,地下两层,地上包括一层及一层夹层。长途客运站位于赛云台路与玉居庵路之间,地下两层,地上六层,共设置1340个社会停车位。 北广场有独立的出租车上下客区和社会车辆停车场,主要承担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南广场有出租车上客区和公交站场,主要承担地铁客运。
成都站站房上“成都”两个字,算是老成都的“地标”建筑。1982年成都站站房改建时需要题名,成都市人民政府和成都车站新站房筹备组经过多套方案的选择对比,决定采用郭沫若为武侯祠题字时采用的笔迹。新站房于1984年10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成都”二字站名也一直使用延续下来。
成都站改造完成后,整个成都站片区将成为一个新的城市副中心,集商业、金融、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一个大型城市综合体。该项目的建设可大大改善区域的交通现状,极大地提高其通行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