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东台到底有多神奇?
请听小东告诉你!
因为家乡东台
才有了广为流传的千古佳句

“莫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这是北宋宰相范仲淹在东台西溪担任盐官时称诵西溪的《至西溪感赋》。诗句中的“两丞相”指的同为北宋宰相的晏殊和吕夷简。
因为家乡东台
才有了天下第一鲜

东台文蛤产于东台沿海由黄河和长江入海携带的泥沙淤积而成的、以细沙或沙泥质滩涂为主的滩涂。该区域处于长江径流和苏北沿岸流两个不同性质的海流的交汇处(渔民俗称“二夹水”),营养盐丰富,藻类生长旺盛,有利于文蛤等贝类摄食藻类繁殖和生长。文蛤肉嫩味鲜,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钙、钾、镁、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食之清鲜味美,是东台久负盛名的风味特产之一。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品尝后为其题词“天下第一鲜”。
因为家乡东台
才有了璀璨的盐文化和串场河

串场河是东台人民的母亲河,串场河初为唐代修筑海堤时形成的复堆河,是盐文化的摇篮。从宋代开始,沿新修捍海堤(世称范公堤)一线有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小海、白驹、刘庄十大盐场(即著名的古东台地区淮南中十场,其中东台为以上十大盐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因复堆河将这十大盐场串联起来,所以称串场河。
因为家乡东台
少女的青丝才成为“国宝”

20世纪60年代,许多艺人、画师、绣女来到东台……于是,20世纪70年代末,沉睡已久的发绣绝艺在东台奇迹般的复苏,几成绝响的古老艺术重新焕发了青春,绽放出异彩。先后绣制出《清明上河图》《姑苏繁华图》《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长江三峡全景图》《八十七神仙图》等一大批发绣长卷和陈毅、刘少奇、邓小平等伟人肖像。1989年以来,东台曾多次跨过海峡,在台湾高雄等地展出发绣,轰动了宝岛台湾。2009年东台发绣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保护,成为天下一绝。
因为家乡东台
才造就了一镇三宰相的传奇

新石器时代,西溪己经成陆,并有先民在此捕渔为生。汉唐时,渔盐业逐渐发展,西溪成了集镇。北宋开宝二年 (公元969年),泰州盐仓监属下,增设了西溪盐仓,下辖何垛、丁溪、草堰、白驹、刘庄五场。宋真宗景德进士晏殊(江西临川人)。曾在西溪任过盐仓监,政声四扬,后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副宰相)。人们为了纪念他,曾将西溪称为晏溪。他的那首名作《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写在西溪任上。继任者是吕夷简(安徽寿县人),他觉得自己当盐官是大才小用,便手植牡丹,以种花自娱,曾题《咏牡丹》诗述怀: 异香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 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五候家?吕夷简确有才华,几经升迁,在宋仁宗时也当了宰相。随后,是范仲淹(吴县人)来当盐官,友人劝他:西溪乃海隅僻地,盐官职小,不要上任。他不以为然,毅然赴任,写有《至西溪感赋》云: 谁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范仲淹在西溪,勤政爱民,成绩卓著。他目睹海潮肆虐,力主修复唐大历年间(公元767年)筑成的海堤常丰埝(当时称捍海堰),在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和两淮都转运使胡令仪支持下,范仲淹出任兴化县令,主持修堤事宜,历经四年艰辛,终于筑成180华里的大海堤,人们不忘他筑堤功绩,称他筑的堤为"范公堤"。后来,范仲淹也升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先后入朝为相,人称为"西溪三杰",被传为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