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上海证券报》等媒体就质疑,高达300亿元大项目投资,未来能如期实现吗?会不会再是“画饼充饥”?2021年前三季度,海源复材公布的财报显示,其营收不足2亿元,亏损5000万元,期末货币资金也仅有2400万多一点,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39万元。乌龟顶巨石,承受得了吗?
再说,海源复材去年12月24日与“高邮管委会”签订的总投资105亿元“招商项目投资协议”,拟在高邮经济开发区设立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元),投资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生产项目,目前仅停留在纸上。事实上,过去一年,各大光伏巨头到处“圈地”,与许多地方签署的百亿投资项目不少,可能受疫情影响,真正落地推进的寥寥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海源复材在公告中特别提出,这次300亿项目的合作协议及采购框架合同,“属于各方合作意愿和基本原则的框架性约定。”
各家媒体此事时,也同时注意到,据扬州媒体报道,海源复材董事长甘胜泉介绍,相关项目正在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约60亿元,用地约300亩,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投资约45亿元,用地约400亩,建设1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一期投资项目计划在2022年投产。
不少人会质疑,去年12月与“高邮管委会”的105亿项目尚在“意向”纸上,约60亿元的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2022年能投产?事实上,2020年12月,深交所曾就105亿项目向该公司出具“函”了。从此次公告来看,海源复材在高邮的百亿项目虽没有落地,但也没有“爽约”,而是“平移”至扬州经开区了,105亿也变身为300亿元。

11月21日,扬州经开区新能源项目签约仪式
据扬州当地媒体报道,11月21日,扬州经开区举行绿色低碳新能源重特大综合项目签约仪式,该项目由江西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晖新能源有限公司、苏州捷得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围绕光伏电池和组件工厂、研究中心、销售总部及光伏电站等开展。
签约仪式前,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会见了江西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胜泉,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曹庆伟,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纯勇等嘉宾。
“据悉,2020年12月,海源复材发公告宣布了公司拟在江苏扬州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和10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项目,项目拟总投资105亿元。项目预计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约60亿元,用地约300亩,建设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投资约45亿元,用地约400亩,建设10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一期投资项目计划在2022年逐步投产。”
资料显示,扬州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高邮经济开发区属于江苏省级经济开发区,二者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问题来了,签约近一年来没有具体落地的高邮百亿项目,又如何能“迁址”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让人诧异的是,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此次公告中““信用状况及财务状况正常,具备较好的履约能力”的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天眼查显示,这家具有央企背景的公司竟然会是一家注册资本为0元的新设公司,是成立于2021年1月8日的新设公司。
无独有偶,合作伙伴中的“江苏华晖新能源”,也是成立于2021年7月12日的新设公司,注册资金也就1000万元而已。而与海源复材签署了《设备买卖框架合同》的“苏州捷得宝”,虽有台资背景,但注册资本为150万美元、实缴资本仅150万元人民币,且2020年度社保信息显示,参保人员仅有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