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华:一所大学的附属口腔医院,国际化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国际化就是意味着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做法,我们都能得到交流和应用。
近五六年,我们一直在加强医院和国际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合作,包括哈佛大学牙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牙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和牙学院等等。他们不仅是研究教学做得好,而且跟我们的特色有些相近:预防工作、口腔公共卫生工作做得特别有特色。
2016年,国家提出来“2030健康战略”规划,其中三减三健,健就是健康,那么三健里面口腔健康是摆在第一位的。国家战略是一个指引,也正好为我们口腔医学院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发展契机。我想我们要抓住机会,不只是更名,更重要的是加强内涵建设,以及高质量的发展。

为口腔健康中心 构筑人才培养体系
主持人:这次颁发的第三块牌子是上海市口腔健康中心,它的定位是什么?
刘月华:这几年我们提倡健康管理、健康促进。“health”这个词现在很流行,它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我们要做好健康管理,不是有病才去看病。
以往,口腔医院的主要功能是在预防方面,预防是治未病,它整个健康管理是往前靠了,但是健康相对于预防和治疗它是一个统称,甚至是比这两个更广的一个概念。所以口腔加挂口腔健康中心,实际上是政府给我们有特色的医疗机构赋予更多的功能。
在这个功能里面,就是包括上海市口腔医院这70多年以来一直在打造的上海市政府的口腔健康管理三级网络。
我们上海市有一个完整的牙防管理体系,从上海市口腔医院到各个区的牙防所,再到200多个社区,这是政府构建的三级网络体系。
第一个职能,就是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样的口腔健康网络,同时政府授予我们以下职能,做好原有体系的维护发展、人才培养、口腔健康质量管理、口腔健康工作的一些督导。
第二个职能,与我们这次更名相适应、相关联的,就是把口腔病防治院改成了上海市口腔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将来还会有“复旦大学口腔医学院”这个名称出来。这是为我们口腔健康中心构筑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为政府制定决策,为老百姓的口腔健康提供一些智力的支持、技术的支持、人才的储备、梯队的建设,所以让我们在更高的水平上获得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为老百姓的口腔健康做好服务。
主持人:其实挂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医院在前期都做了哪些努力才让这次的挂牌顺利进行?
刘月华:首先,我们自己要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初心如磐”。从1946年到现在,75年的时间,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对人群服务,维护好三级网络的平稳运行。对公众通过宣教、早期干预、防治融合,让大家在口腔健康得到保障,这是我们的初心。

第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和政府相关委办局沟通,口腔防治院的功能也要在新时代发生一些改变,不能单纯做预防,应该扩展到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人群的健康促进、体系队伍的培养。我们队伍还是有危机感的,口腔医生经济收入都不错,但需要他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扎根基层,为人群做健康服务,还是比较困难的。
有了“健康中心”的这样一个高的平台以后,人才培养、人员绩效、工作积极性会有不一样的改变。另外,我们口腔健康中心从预防过渡到健康管理,实际上也是时代的脉搏,时代的发展和我们“健康中国”的规划也是相适应的。所以我们就说服了相关部门的领导。很幸运,他们都很支持,实际上大家的心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人群的健康做好服务,我们很幸运有这样一个载体。
培养本科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
主持人:那我们看到我们这一次的更名是有第一冠名、第二冠名,那这两个冠名都分别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