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郜国
郜国,周代诸侯国,国君为姬姓,爵位为伯爵。周武王姬发消灭商朝之后,周文王第十一子郜叔封于郜国,都城在郜城,在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一带。西周时期,郜国周边为姬姓诸侯国,西临曹国,东临鲁国,皆兄弟之国,相安无事。当然,这也是因为周天子的权威仍在,能够约束各个诸侯国。而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各个诸侯国自然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了。在此背景下,众多小国也成为周边大国吞并的目标,并因此告别了周朝历史的大舞台。
春秋初期,郜国成为宋国附庸。公元前713年,齐、郑、鲁联合讨伐宋国。郑国军队攻入郜邑,把郜邑土地让予鲁国,鲁国放回郜君,帮助郜国复国(待考),郜国成为子爵小国。公元前640年,郜君向鲁国朝贡。春秋时期,郜国被宋国所灭,存国约400年。郜国灭亡后,其后裔以国名为姓氏,成为郜姓的最早起源,郜国始封之君郜叔为郜姓始祖。
四、贯国
贯国,夏、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礼记》云:贯鼎乃天子之器,其中的贯鼎是为盘庚而铸,因盘庚居贯,故称贯鼎。《括地志》云:故贯城即古贯国,今名蒙泽城,在曹州济阴县南,今曹县西南潘庄商遗址即其地望。
商朝时期,贯国在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带。贯国西北近有莘国(今曹县西北莘冢集),南临商都亳城(今曹县东南土山集)。明万历《兖州府志》记:“盘庚村在县西南十里,有盘庚庙。”清代设盘庚里。春秋时期,贯国的疆域,依然位于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带,并且,贯国最终被宋国吞并。《春秋·僖公二年》“盟于贯”,杜注:“宋地,梁国蒙县西北有贳城,贳与贯字相似。”
此外,在以上四个小国告别历史的大舞台之后,今山东省菏泽市一带,主要分属宋国和鲁国了。对于宋国和鲁国来说,不仅是春秋时期比较强大的诸侯国,还延续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相争的时候,宋国在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消灭,也即齐国将疆域扩张到今菏泽市一带。不过,齐国对于宋国的占据,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因为五国伐齐之战,今菏泽市一带又成为楚国的疆域。特别是在战国后期,楚国通过吞并鲁国,得以将疆域扩张到今山东省南部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