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国土面积辽阔的大国,地大物博,自然景观多元,人文因素多样,一直有按地理、气候、人文将国土区域划分成几个大块的历史习惯,如古代的关中、关东、中原、江南、淮南、淮北、岭南等地理分区。
今天中国在地理区域划分上,主要形成了七大地理分区,即华北、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
除了华东,其它六个分区都可以在中国古代找到与此相对应的地理概念,唯独华东地区,是共和国成立后一种全新的地理分区。传统上,我国并没有华东这个地理概念。华东的来龙去脉,后面将详细介绍。
民国时期,中国主要有六大地理分区:华北、华中、华南、西部、东北、塞北。
其中,华北包括黄河流域诸省;华中包括长江流域诸省;华南包括南方水系和珠江流域诸省;西部特指新疆和青藏康;塞北指内外蒙古地区;东北为山海关以外。
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基本上等同于过去人们常说的“关里”、“关内”或者是“汉地”,是古代中国的核心区域。
但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当时的华北、华中、华南,与如今的华北、华中、华南有很大的不同。
先来看看华中
过去的华中被分割成了三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与原属华北的山东,一起组成了新的华东地区。四川变成了西南地区。仅剩下湖北、湖南,与原属华北的河南变成了缩水版的华中地区。
华东地区的出现,与战争密切相关。
解放战争时期,活动在这一地区的有陈毅担任司令员的山东野战军、粟裕担任司令员的华中野战军。由于军事形势的发展,两支大军经常需要协同作战,迫切需要联合起来统一指挥。1947年1月,中央军委宣布将两支野战军合并。合并后,部队的名称就不能叫“山东野战军”或“华中野战军”了,需要一个新的名称可以涵盖部队的作战区域,于是才始创了“华东”这一名称。
后来相沿成习,华东就从部队番号的称谓变成了地理分区,建国后还有华东人民政府、中共华东局。现在虽然已经没有华东行政区的正式建制,但它的影响依然深远,人们对华东地区这个地理分区已经习以为常了。
再说说华南
过去的华南地区包括云贵、两广、闽台六省。但是为什么后来把福建、台湾也归入华东地区呢?这也跟军事行动有关系。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发起后,第三野战军向东南沿海发起进攻,除了江浙地区以外,三野的兵锋一直到达了八闽大地,最后解放了福建全省。国民党割据台湾,当时中央就决定由第三野战军负责攻台作战。这样,属于三野作战指挥范围的福建、台湾两省,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华东地区的一部分。
同期,第四野战军也渡江南下。中央赋予四野的作战任务是解放从河南到海南的广阔国土。为了经略这一广大的地区,“中南地区”这一概念便应运而生,它包括传统的北方省份河南,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珠江流域的广西、广东,还有地理上与大陆一海相隔的海南,糅杂了原属于华北、华中、华南的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