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而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鼓楼是寨里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群众工余饭后休息活动场所。每逢春节、农历6月6日天贶节和8月15日芦笙节等盛大的节日活动都在鼓楼举行。
![贵州省黔东南州4A、5A级旅游景区名录,喜欢的收藏](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55754uNKXA0.jpg)
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面就是戏台,是肇兴唯一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都能展现在同一平台的地方。义团鼓楼的后面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礼团鼓楼的后面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唯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黔东南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景区
![贵州省黔东南州4A、5A级旅游景区名录,喜欢的收藏](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55754SJEp25.jpg)
黔东南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
![贵州省黔东南州4A、5A级旅游景区名录,喜欢的收藏](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55755bh6BqC.jpg)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江西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政府“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贵州省黔东南州4A、5A级旅游景区名录,喜欢的收藏](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55756fCViJh.jpg)
雷山苗族银饰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响的银饰制作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闻名的银匠村。控拜几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沿袭了若干代人。这里的银饰艺人除了满足本县的需要外,还走南闯北,云游四乡以银饰手艺为生。远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边远县份,还可以寻到这里银饰艺人的踪迹。
![贵州省黔东南州4A、5A级旅游景区名录,喜欢的收藏](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5575683h9LA.jpg)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
![贵州省黔东南州4A、5A级旅游景区名录,喜欢的收藏](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0/1641755757BY8ZV6.jpg)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