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德在网上了解到,“太岁”虽然名贵,但是一斤也就是四万块钱左右,没想到在自己这能卖出这样的高价,一时间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了。
同时,王承德还惊喜地发现,经过切割的“太岁”还会再次生长,虽然速度不快,但是也是一个“钱生钱”的好办法。
许多人都会想,那就干脆留下一块,一边长一边割,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笔财富了。
起初,王承德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很快他便放弃了,因为他不知道“太岁”的具体培育方法。
他按照专家的建议将“太岁”泡进了桶里,可是泡过水的地方颜色就变了,人们买的时候也不爱要了,所以总是比其他地方更便宜一些;

而且就算泡在水中,王承德还是敏锐地发现沾不到水的地方竟然出现了缩水的现象。
为了避免时间久了“太岁”发生贬值,王承德只能一次性将它卖给了一个药材贩子。
不过王承德在一年时间里,已经靠着“太岁”赚取了将近300万元,这笔财富足够他使用了。
“太岁”是否值这些钱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一块140斤的“太岁”,竟然卖到了300万,这合理吗?
要解答这一疑问,就要从“太岁”本身说起。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太岁”头上不可动土。
关于这句古训是何处起源、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如今无从考证,但是确实被许多封建迷信的人所信奉,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百姓们将从土中偶尔挖出来的“肉团”、“肉块”称作“太岁”,并将其视作是不详的象征。

甚至坊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太岁”能带来厄运的传言——比如盖房子挖到太岁,那“肉团”就会趁人不备突然迸发,携砖瓦木材一道如飞箭般四射伤人。
在历史上,当迷信还在人们的头脑中占着统治地位时,一些方士、道士、星象学家的胡编乱造,使无形的“太岁星”、“太岁神”和有形的“肉团”合而为一,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为一种神秘莫测的凶恶力量的概念。
渐渐的,也演变成了人们修房造屋的禁忌。
以至于后来,老百姓动土修房造屋时,必须弄清当年“太岁”所处的方位地域,若在“太岁”所处的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带来灾祸,这便也是“‘太岁’头上不可动土”一说的一个来源。
不过我们现在也都知道,这种说法纯粹是封建迷信,是无稽之谈,大家对于“太岁”不再畏惧,反而开始对其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首先要强调一点,王承德并不是第一个发现“太岁”的人,比如在1992年陕西省周至县尚村乡张寨村村民杜战盟,就在渭河中发现了一块“烂肉”,旁边还有几只死鸟和死鱼,杜战盟把它拉回了家,甚至还上切下一小块煮了吃。
虽然吃下去没有什么不适,可是那东西生长速度却十分惊人,杜战盟吃过两次再称,那东西竟然还变得更重了。
杜战盟误以为这是个怪物,立马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应,最后确定这东西就是人们所称的“太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