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联“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把它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的生活情景。中间又以一个“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一路军声震天,外加“万里”二字修饰,更显得声势浩大,军威显赫。“万里”句由物见人,借助听觉渲染出征的气势,“三军”句则正面写人,诗人仿佛亲眼目睹这位将军率领三军正浩浩荡荡奔赴边陲。“井陉”,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一个“出”字,点出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前后呼应。
以上两联,从启程写到行军,重在勾划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
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这首送别诗,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表现了青年王维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
八、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注释】奉济驿,地名,在今四川绵阳。严公,即严武。因已写过两首送严武的诗,所以说“重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出送别的主题,“空复情”用拟人手法,明写山,实写人,将诗人此时的心境表露无遗。
B.颔联先说未来相会难期,后叙昨夜月下同行,采用时序颠倒的写法,曲折之中包含深情雅致。
C.颈联写严武历经三朝无比荣耀,任职地方的百姓对其讴歌惋惜,正面展现了严武的光彩形象。
D.尾联写诗人想象送别严武后回到浣花溪畔的情状,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答案】
1.C【解析】C.“任职地方的百姓对其讴歌惋惜,正面展现了严武的光彩形象”错误,“列郡讴歌惜”是侧面表现。
2.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感伤);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对友人政绩的赞扬;友人离去后的孤独寂寞。(答对任意3点)
【译文】
远送你从这里就要分别了,青山空自惆怅,倍增离情。什么时候能够再举杯共饮,昨天夜里我们还在月色中同行。各郡的百姓都讴歌你,不忍心你离去,你在三朝为官,多么光荣。送走你我独自回到江村,寂寞地度过剩下的岁月。
【赏析】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送好友严武的诗作。此诗既赞美严武,也发出他自己“寂寞养残生”的叹息。诗意在送严武奉召还朝。诗人曾任严武幕僚,深得严武关怀,所以心中那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诗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送了一站又一站,一直送到了二百里外的奉济驿,有说不尽的知心话。“青山空复情”一句,饶有深意。青峰伫立,也似含情送客;途程几转,那山仍若恋恋不舍,目送行人。然而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了。借山言人,情致婉曲,表现了诗人那种不忍相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无可奈何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