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如果只是将成功凌驾于“逃避”之上,那么就会力图说服自己,甚至强迫自己凭空产生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会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自我的膨胀,令自卑感越来越严重。
这是因为无论表面上的粉饰有多光鲜,而内在的自卑根源从未消除,那么就会陷入更大的自卑与粉饰中,甚至活在“自我欺骗”中,而面临的问题不仅无法解决,反而会越来越严重,逃避也会越来越多。
正如阿德勒认为:愤怒、哭泣和逃避责任一样,无论辩解的理由是什么,都可能是自卑情结带来的表现,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狂妄的自恋。
只不过骨子里的自卑也好,自恋也罢,都与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安全感与失控感,有着密切的关联。
针对郭敬明15年来不道歉一事来说,实际就是逃避现实的责任,用掩盖问题和不面对,将自己安置在一个能够掌控的情形下,甚至为自己构筑一个狭小的圈子,认为关起门就没事了,实际上这种优越感只是一种假相。
03 面对原生家庭,该如何平衡自恋与自卑的关系
原生家庭带来的困顿,是个人所无法改变的,因为我们根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甚至是生存环境。
但就像村上春树说过:磨难无法避免,但人生还可以选择。
所以说即便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受了太多的苦,甚至遭遇了伤害,也不该成为自暴自弃和随波逐流的理由。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方法总比困难多。
很时候生活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但是我们还有接受原本自己和现实的勇气,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会不对抗。
正是因为受到了伤害,才不断选择逃避与对抗,但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将真实的问题隐藏,更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那么该如何如何平衡自恋与自卑的关系呢?《自卑与超越》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第一,接受所有的现状。无论是原生家庭也好,还是后天的坎坷经历也罢,这些都是一个人正常的经历。无论是自卑也好,还是失去安全感也罢,这些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没有必要觉得自己才是天底下最痛苦的人。
倒不如安心接受现状,即便承认自己无能为力,承认自己失败了,犯错了,也无关紧要。
第二,不拿优越感对抗。自卑的人往往会凭空或者用过往的成绩来标榜自己的优越感,似乎给别人一种“我很厉害”的表象。
实际上一个厉害不厉害,优秀不优秀不是需要别人来界定的,而是内心的笃定与从容。
第三,勇敢承担责任。很多人之所以不认错,是不想承认失败,不愿意承认自己技不如人,这种心理也很正常,更是人性的弱点。
只不过越是逃避的人,反而越容易在前行中迷失自己,因为逃避和拒绝的最终结果只会伤害自己,同时也伤害到别人,可谓是“互相伤害”。
而双赢模式则是握手言和,既承认失败,又能体面地说声:对不起。有时候放下自己的执念,放下自恋,反而是回归自我的一种骄傲。
04 结语
哲学家一次又一次避世,才能思考和写作,就像大部分平常人需要靠着炫耀和肯定,才能找回一点点自信。而当没有自信时,就用自恋来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