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也就是说,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那么多地震的发生,是否有规律可循呢?
答案是肯定的,其分布大多有一定的规律。全球地震带绝大多数沿岩石圈板块的边界发育,部分发生在大陆内部的活动断裂带。展开世界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地震都分布在南纬60度和北纬60度之间的广大地区,在南极和北极很少有地震发生。
全球地震分布划分为四条巨大的地震带:
01 环太平洋地震带
该带在东太平洋主要沿北美、南美大陆西海岸分布,在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主要沿岛屿外侧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该带上。例如,1923年日本关东8.3级地震,196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8.3级地震,1960年智利9.5级地震。
02 地中海-印尼地震带
该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越欧、亚、非三大洲,全长超过20000km,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
该带集中了世界上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有的地震很强烈,如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8.7级地震、1897年印度阿萨姆8.5级地震、1950年我国西藏察隅8.5级地震。
03 大洋中脊地震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04 陆内变形带
近代研究表明,大陆内部分布有一些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主要是板块碰撞影响带(断裂带)和陆内裂谷带(如东非裂谷地震带)。
陆内地震或板内地震虽然规模不如上述三个带,但不少地区地震频繁,震级大,震源深度小,一般不超过20km,破坏性很强。如我国塔里木盆地西北侧的伽狮-沙雅一带,5~6级地震时有发生。1976年发生的7.8级唐山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等,其位置都不在板块边界处,而是大陆内部断裂带部位,属于板块构造作用影响下的陆内变形结果。
了解了全球地震带的分布,那么我们国家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我国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印尼地震带的交接地区,属于地震频繁的国家。
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
01 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
该带沿近南北方向分布,从东北长白山经渤海湾、黄海到东南沿海、台湾,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带以中-浅源地震为主,有的震级较大。如海城-营口地震、唐山地震、邢台地震、台湾地震等。其中,东北是我国唯一有深源地震的地区。
02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地震带
该带是纵贯我国中部、沿南北方向延伸的一个地震带,属于板块活动在陆内的影响区。受太平洋、欧亚、印度三大板块的联合夹击,时有强烈地震发生。在西南区段,受印度大陆朝北俯冲作用的影响,地震频繁发生,震级大,破坏性强。云南昭通地震、四川汶川地震就发生在此带。
03 西部地震带
该带是新近断裂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时有大震发生。地震多集中在高山和盆地的交界线上,震中位置远离板块活动带,发震原因属于板块剧烈碰撞引发的远程效应。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盆山交接带、昆仑山山缘、青藏高原等地。
END
参考资料:《普通地质学》舒良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官方网站。
来源:济震微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