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考验的就是政府的预警能力,比如通过政府应该提前通过多种方式及时预警,将车辆、人员控制在容易淹水的隧道之外,从而将暴雨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次郑州如果能够提前预警,阻拦车辆进入隧道,或许就没有这么揪心。”刘博士说。
![已致人员遇难的郑州京广路隧道,命门在哪里?](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2/1641973028D61tkw.jpg)
值得借鉴的经验
作为城市通道,下穿隧道有其特性。
在工程设计界,虽然隧道有着消减噪音、防尾气污染等优势,但相较于高架来说,在很多城市整体管网并不发达的条件下,要单一解决隧道的防排水问题,让其完全不积水,很难做到。
有专家介绍,目前,从隧道排水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多的高科技可用,如今最多也只是通过自动检测来决定隧道泵房的启用。即设定一个安全水位,如超过安全水位水泵自动进行工作,不下雨水泵即停止工作。
但是这种技术,也只能保证设计范围之内的排水,一旦超过,隧道积水是必然的。
2020年7月,广州市黄埔区打造了一个隧道积水自动拦截系统。该系统对隧道内积水情况进行24小时不间断检测,同时建立拦截系统,在积水达到一定深度时自动关闭隧道口的道闸,车辆即无法驶入。
这样一来,即使隧道积水再深,只要在第一时间阻隔人员和车辆的进入,损失即可以降到最低。
目前,广州黄埔区已在全区19个下沉式隧道全部安装该系统,防范极端天气带来的风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