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平均每月不到2700元),比上年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7540元,增长3.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比上年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204元,增长5.7%。
来源 | 名校校友
近日前程无忧2021年第一季度薪酬调研报告。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分别为11187元、10814元、10247元。
一、排名
城市 薪酬
1 北京 11187
2 上海 10814
3 深圳 10247
4 广州 9533
5 杭州 9151
6 南京 8567
7 苏州 8564
8 宁波 8442
9 厦门 8383
10 无锡 8158
11 成都 8062
12 重庆 7769
13 天津 7757
14 东莞 7707
15 青岛 7508
16 西安 7318
17 福州 7240
18 武汉 7259
19 大连 7195
20 长沙 7168
21 合肥 7095
22 昆明 7063
23 济南 7010
24 郑州 6963
25 沈阳 6890
26 长春 6489
27 哈尔滨 6299
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27个热门城市平均薪酬较上一季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与2020年相比,企业调整员工薪酬的内外部条件逐步好转,作为年度薪酬重要的调整窗口期,相当比例的企业在一季度进行了相应的薪酬调整。
非一线发达城市薪酬涨幅依然保持领先;一方面,非一线发达城市率先复工复产,经济恢复时间较长;其次,非一线发达城市企业实力相对较强,恢复能力强,而薪酬基数又低于企业实力雄厚的一线城市,薪酬提升空间相对较大。
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十大热门城市各层级员工薪酬均较上一季度保持增长,其中员工层级薪酬涨幅相对领先;民营及国有企业薪酬涨幅相对领先。
二、行业
员工层级对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在调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企业对基础员工进行倾斜,有利于日常稳定运营。同时,受益于国内疫情得到控制,民营与国有企业经营得到较好较快恢复,而国际疫情尚存反复,经济环境还不明朗,部分外资企业仍然受到一定影响。
2021年第一季度涨幅前五行业平均薪酬
金融/投资/证券11017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10037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9793
互联网/电子商务10641
专业服务9516
报告称,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进一步深度融合,使得高科技行业依然保持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薪酬涨幅前五的行业中占有三席之地。
三、矛盾的统计
而据另一统计,上海GDP总量是冠军之外,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位居全国各城市首位。2020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232元。2020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7166.26亿元,增长8.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760.60亿元,增长15.2%,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
北京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434元,比上年增长2.5%,排名全国第二位。从四项收入构成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1439元,人均经营净收入812元,人均财产净收入11789元,人均转移净收入15394元。
3月19日,根据上海最新发布的2020年统计公报,2020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2536元,比上年下降6.7%。北京的统计公报则显示,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8903元,比上年下降9.6%。
目前来看,一线和新一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有8大城市超过6万元(包括广州在内)。另外,有3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6万元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