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N”:创新之源
秦殿华现为天健南宁地产公司办公室主任,他告诉我们,天健集团2008年从深圳到广西南宁开拓房地产项目,他是第一批从深圳外派到南宁的管理层。从最先开发天健商务大厦、天健国际公馆和天健世纪花园开始起,天健集团共开发了7个地产项目,在南宁地产界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透过天健集团38年的发展历程,有一系列小心探索、大胆尝试、复制推广的发展故事,演绎出了一串串从“1”到“N”的经典案例,一点一滴勾勒出天健集团发展的轨迹。
——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天健集团发轫于市政工程,早期承接的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道路修建、水电设备安装、土石方机械、混凝土搅拌等与市政项目相关的业务,后来工程施工的范围越拓越宽,开始承接房屋建筑、高速公路、水务工程、政府代建、城市更新、碧道建设、棚户区改造和道桥隧管养等。1988年开发了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香蜜新村后,逐步把市场拓展到全国8个城市,迄今开发建设了45个项目,总建筑面积共计800余万平方米。房屋建筑也拓展了300多个项目,总建筑面积超2500万平方米。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长租公寓,在莲花街道试点物业城市,实施深圳首个一体化道路管养项目……,在建设城市、服务城市的过程中也实现天健集团从单一建筑企业到城市综合运营商的华丽嬗变。
——从立足深圳到辐射全国市场。深圳是天健集团深耕易耨、建设服务的主阵地,在拓展业务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外溢发展。公司对外地拓展最先可以追溯到1985年,先后在上海、海南、中山、香港、万州、南京等地设立了分公司,1998年成立河北和西安项目部。“市政总”成为了全国业界响当当的品牌。1995年开始,陆续拓展了香港、泰国等市场,承接了香港东涌地铁站、香港新机场候机楼西北侧、将军澳调景岭地铁站上水泛海项目、西铁线元朗601、马湾学校、沙田水务工程等工程项目。在朝着外向型企业发展的历程中,企业的经济实力和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快步提升。1991年在施工项目中首次推行物业管理之后,目前物业在管项目308个,物业管理面积5000多万平方米,业务遍及全国11个省,29个城市。
——从单一载体到综合式平台。公司一直重视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新型业务的研究和技术储备。1994年,公司率先在深圳地区成立了第一家建筑企业科研机构,在此基础上发展为技术中心;2000年,建立了广东省首家同行业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018年,成立院士工作站;2019年12月,成立深圳首家坝道工程医院。此外,还设有沥青研究所、海绵城市及地下空间技术研究院。2016年,市政总公司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从首次获奖到创优成果丰硕。工程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企业能力与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1989年,公司承接的滨河路工程是公司历史上的首个国优工程。深圳公路主枢纽管理控制中心、深圳地铁2号线工程、天健芙蓉盛世和天健现代城屡获业界好评。38年以来,天健集团承接的180 余项工程获市优、省优和国优荣誉,包括国家优质工程奖三项、鲁班奖三项、国家市政工程金杯奖十一项和詹天佑奖两项。与此同时,注重内部管理,2016年获深圳市长质量奖(提名奖);大力推行项目经理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坚持走自营化发展之路,新开项目自营率达100%,不断向管理与科技要效益。
从“建”到“健”:筑梦之路
陈学水现为天健一建公司副总经理,他告诉我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的时候,领导要求他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应急院建设。来不及犹豫,他果断结束春节假期,当天收拾行李,投入到紧张的援建项目战斗中。通过15天与大家的团结协作、日夜奋战,最终赢得了“抗疫”和“进度”两场战役。
38年来,在众多的民生项目,包括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天健集团以过硬的品格和能力,豁得出、顶得上、靠得住、战得胜。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38年来,天健集团相继承接了深南大道、新洲北路、侨香路、滨海大道、科苑大道、东环快速路、侨香路、107国道深圳段、广州南部快速、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和中山南头大道等近200项道路工程;从1991年承接银湖立交桥和布吉河桥起,共完成桥梁项目近100项,其中大型综合立交20余座,高架桥及跨线桥50余座,水桥20余座,钢结构桥梁20余座;自1987年承接广深高速公路以来,先后承接高速公路项目80余项,全长超过500公里。在深圳建设初期,市政工程公司承建了深圳早期80%以上的水厂和管网,此后还承接了笔架山水厂、罗芳污水处理厂、公明污水处理厂等重大水务工程,其中布吉污水处理厂项目一举斩获鲁班奖、詹天佑奖、金杯奖三大奖项。1999年竣工通车的滨海大道,天健集团首次引进德国SMA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建设,由于施工质量好,至今滨海大道通车已经20多年了,路面没有出现不均衡下沉现象,不需要大修。该路被誉为深圳“最漂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