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aid作用
磁盘阵列,把多个硬盘空间按照一定的要求由阵列控制器组成一个储存空间。目的是为了利用多个廉价的小磁盘来替代昂贵的大磁盘,以此来降低成本。如今的磁盘阵列因为采用了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其在增大容量的同时具有数据保护的功能。
2)常用Raid模式
Raid 0:一块硬盘或者以上
优点:数据读取写入最快,可最大程度地使用硬盘容量,比如3块120G的硬盘做raid0,可用总容量为360G,也就是利用率是100%。
缺点:无抗风险能力,一块硬盘损坏,数据全部丢失。
做raid0 可以提供最高的容量以及读写性能,在数据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数据使用。
Raid 1:至少2块以及数量为偶数的硬盘
优点:提供一份数据镜像,数据安全性强,一块正常运行,另外一块作为镜像备份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一块损坏后,另外一块硬盘也有完整的数据,可以单独使用。
缺点:无法有效提升性能,做raid1之后硬盘使用率为50%。
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数据,可以使用Raid1。
Raid5:至少需要3块硬盘
优点:通用是用4块硬盘,其中有一块硬盘是用来做热备硬盘,如果做RAID5的服务器上有一块硬盘坏掉了,那么需要把坏的盘拨下来,然后换上一块新的硬盘,系统会自动进行数据同步。
可用容量:单块磁盘容量 x(n-1),n为磁盘数。
缺点:只允许单盘故障,一盘出现故障得尽快处理。在存在硬盘损坏的情况下,raid5 性能就会下降。
在硬盘不多,对数据安全性和性能都有要求时,raid5是个不错选择,硬盘多也可考虑raid6(可损坏两块)。
因为硬盘数量越多,raid重建时间也就越长。如果在raid重建时间内,raid5阵列再损坏一块(没有热备盘),数据就会丢失。
3)总结
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用户的数据应用特点和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安全性、性能和成本来选择合适的 RAID 等级。
要求性能,而不要求安全性,则可选择 RAID0 以获得最高硬盘利用率和读写速度。
要求安全性,而不考虑成本,则可选择 RAID1 。
要求安全性,成本和性能,则可选择RAID5、RAID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