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出土于辽腹地的宋钱,由于铸造质量较差,曾有人疑为是辽人仿铸的宋钱。通过合金成分的分析,现在我们很容易就作出否定的答案。
金也是崛起于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早期使用宋、辽钱币,至南宋,始仿宋钱铸造自己的货币。金钱的最突出特点是含铜量很高,含铅量很低,平均成分为:铜82.83%, 铅6.75%, 锡8.68%。这与西夏、辽、元钱币的成分都有较明显的不同, 只与辽高铜低铅区钱币的成分相类, 但此区域内的辽钱含锡量很低, 而金钱的含锡量却较高, 所以两者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青铜铸币到元朝规模很小,已明显地趋于衰落,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社会动荡、政府管理不善而导致矿冶凋敝,同时也是由于纸钞这种新型的货币兴起以后的必然结果。
就成分数据来看,元钱的合金组成非常规整,大致为:铜70%-75%, 铅15%-20%, 锡7%-8%, 比之于前代, 与汉文西夏钱类同, 也许元钱在铸造上与西夏钱有一定的联系。

看完以上数据,我们再来对比所要鉴定的钱币的数据,往往会得到让人兴奋的结果。太平通宝为太宗时铸钱,数据库测得太平通宝共16 枚, 含锡量较高, 为了尽量减少测定数据的误差, 我们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值和去掉一个最低值后再取平均值的方法, 所得太平通宝的平均含锡量是10.58%; 而西夏钱含锡量都较低, 特别是大安宝钱几乎含锡量为零。
经检测我所收藏的山东出土的两枚西夏文大安宝钱, 含锡量均为零, 这与当时西夏及北方少数民族不产锡有很大关系。而测定我收藏的太平通宝背月(有泉友认为西夏造),含锡量达10%, 这完全符合太宗铸钱的含锡量,故可否定此钱是西夏铸造。由此我们可以通过此法检测汉文“大安通宝”钱, 如果含锡量极低或没有, 我们就能十分肯定它是西夏钱了。另外, 许多西夏钱币也可用此法鉴定。

辽代铸币含锡量也很低,数据库从重熙到天庆共测34 枚, 含锡量取平均值是1.53%, 那么如果检测天赞通宝含锡量也在此范围内, 就给我们提供此钱是辽钱的一个证据, 反之则否定的成分就加大(彩页11 下图2、3)。


如果要测定同时代安南钱的金属含量, 用排除法即可解决此类难题了。
北宋徽宗时期,钱币的金属含量平均值为铜65.65%, 铅25.26%, 锡7.05%, 北宋大观的金属含量也在此平均值内, 而元代钱币金属含量平均值为铜73.73%, 铅17.08%, 锡7.46%。我收藏的两枚米书大观通宝经测定, 金属含量分别是铜79.42%、75.11%, 铅11.92%、16.26%, 锡6.78%、6.3%。通过这些数据对比可以看出, 这两枚米书大观完全符合元代钱币的金属含量, 即高铜、低铅、低锡, 而与北宋大观的金属含量低铜、高铅、高锡情况不同, 由此又为米书大观是元代铸造提供了一个有力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