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时,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将“互联网游戏障碍”归类为“尚待进一步研究”。
▲图片来源: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报告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列出了9种症状,满足其中5项,才能诊断为“互联网游戏障碍”: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今年3月,《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最新研究对美国、英国、加拿大和德国的成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符合美国精神病学学会提出的“互联网游戏障碍”症状的游戏玩家少之又少,只有0.3%到1%的人满足“互联网游戏障碍”标准,65%的游戏玩家并没有上述任何症状。
相比之下,赌博上瘾比游戏成瘾的比例高得多,而且,即便符合“互联网游戏障碍”症状的玩家,他们的精神健康、生理健康和社会活动与其他人并没有显著差异。
中国是游戏成瘾重灾区
15~19岁人群最易发生
对此,国内较早开展网络成瘾治疗者、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则态度坚决,他告诉记者:“早就应该纳入精神疾病!”
早在2009年,陶然在中央电视台《大家看法》栏目周末版《我建议》上,就曾明确表达过这一观点: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病。彼时,这种观点同样受到很多人质疑。
从2003年开始,陶然明显感觉到,患者因网络带来的上瘾问题增多。2005年,他开始全面投入网瘾研究。据他介绍,由其总结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于2013年被美国精神病协会(APA)纳入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成为美国及不少国家诊断网络成瘾疾病的重要参考。
“可以说,中国是网瘾大国,是游戏成瘾的重灾区。”陶然表示,15~19岁是最易出现游戏成瘾的年龄段,这主要与他们大脑尚未发育完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差、好奇心较强,学业、家庭及人际关系压力大等有关系。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游戏成瘾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留守儿童成为亟需的群体。
陶然认为,游戏成瘾肯定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国际上很多研究发现,长期沉迷游戏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等都发生了改变,大脑不同程度受损。2009年,陶然通过核磁对60个病例进行的研究发现,游戏成瘾者的大脑额叶比正常人缺血8%~10%,这将导致自制力下降。与此同时,游戏成瘾者往往可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如视力下降、键盘手、颈椎病等。
“游戏成瘾的危害极大,总体上看,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严重影响社交能力,成瘾者往往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
2.导致社会能力丧失,不上学、不工作,未来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