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广播电视台 武经诏:“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在晋江安海镇桐林村,穿过村庄的爱门,在道路右侧有这么一座百米的石桥,那么,它也是以安平桥为原型进行设计的缩影景观,现在我就在桥上,可以看到桥上大石板、两侧的船形墩,还有不远处的中亭,都是安平桥的主要元素,在这里都一一体现出来,走在桥上,让我有一种穿越之感。”



晋江安海镇桐林村村民 黄宝郊:“我们村村民和乡贤都积极建议,在桐林村创建安平桥的先祖祖籍地,能够有这样的微型、微缩的安平桥,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依照安平桥的原样,不管是桥板还是桥墩,桥的造型,历史风貌,原样做出来的,这边准备竖立黄护、黄逸父子的石刻雕像,用来纪念他们,他们积极创建安平桥,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泉州广播电视台 武经诏:“说起泉州晋江的安平桥,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它是首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遗迹,而当时带头并支持安平桥建设的黄护、黄逸父子就是桐林村人。之所以修建这么一座微型的景观石桥,不仅是纪念黄护黄逸父子,更展现了桐林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晋江安海镇桐林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 黄明证:“结合我们桐林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特别在我们去年的时候,在两个村的主干道,白改黑,路两侧的景观进行提升,建设这条微缩安平桥,激励后人奋进,助推桐林村推动黄护故里、宜居桐林的创建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


据介绍,景观桥长120米,宽2.5米,桥头还将竖起纪念黄护、黄逸父子的石雕像,总投资80多万元,预计10月1日前完工。随着泉州申遗成功,泉州各地的文化保护传承氛围愈发浓烈,像这样以安平桥为原型建造的“微缩桥”,正是百姓自发活化传承世遗经典的生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