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淑君,女,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山影統,男,日本东京大学非常勤讲师。
高艳杰,男,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
吴尔蓓密,女,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
蒋华杰,男,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荒川雪(王雪萍),女,日本东洋大学社会学部教授。
翟韬,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李云逸,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
李继高,男,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崔金柱,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萧道中,男,辅仁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袁興言,男,金门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岡野翔太,男,日本大阪大学大学院语言文化研究科特任研究员。
宋良,女,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韩长青,男,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世界史学科简介
华侨大学是由周恩来总理于1960年亲自批准设立的中央部属高校。学校目前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和全国拥有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为了更好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与侨务工作大局,并进一步突出华侨大学“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校训精神与办学特色。华侨大学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最早专门设立华侨华人研究机构的高等院校之一。2009年9月,华侨大学在整合华侨华人研究所、华侨华人资料中心和四端文物馆的基础上成立华侨华人研究院,并作为学校重点发展的科研机构。2014年,学校决定在华侨华人研究院基础上组建国际关系研究院。学院目前拥有政治学与世界史2个一级学科点,有教职员工近50人。2016年华侨大学学位点自主动态调整工作中,为突显学位点外向型特征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专门史二级学位点升格为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升格之后的世界史学位点,各方面工作取得稳步推进,已发展形成华侨华人史、国际关系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个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
2016年,学院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017年,学院世界史与政治学学科群共同申报获批福建省“双一流”高原学科建设项目,院属泰国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研究基地。由学院世界史和政治学学科教师共同编撰的《华侨华人蓝皮书》和《华侨华人文献学刊》,是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涉侨研究书刊,已连续出版多年,并多次获得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优秀皮书奖和集刊奖,受到海外内学术界和社会高度。
世界史学位点发挥基础和特长优势,与政治学学位点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依托学院“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本科专业,世界史学科教师承担的历史学基础课程,不仅为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谱系和视野,契合并满足了学院培养基础扎实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2019年,学院面向马来西亚华团侨社招收“区域国别问题研究”硕士研究生班学员,获得热烈响应,该研究生班由世界史与政治学两个学科共同打造,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服务侨社,面向东南亚培养在地人才。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世界史学科,朝气蓬勃,热烈欢迎海内外广大师生和学者来访问与交流。联系方式:地址中国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邮编361021;电话:0592-6162101;传真:0592-6162101;电子信箱:cir@hqu.edu.cn;院长信箱:linhy@hqu.edu.cn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